第A07版:太湖周刊

从“读、学、赏”到“养、食、创”

书院文化如何连接美学生活?

  早上8点半,从解放东路上东林书院的侧门进入,靠窗的茶座几无空位,前来吃早茶的食客络绎不绝。东林书院“书院生活”项目运行两个月来,为公众推开了一扇传统文化生活体验之门。今年,围绕“学、赏、读、养、食、创”六大内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东林书院还将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东林研学、书院美食受欢迎

  近日,十个亲子家庭在微信上报名参加了东林书院惠山泥人主题研学活动。在研学师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参观书院、体验传统礼仪、学做泥人,对古人读书、习礼的意义和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去年1月份参观人次是1.5万,今年1月份是2.5万。”在东林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荣骏炎看来,这1万人次的增幅离不开“书院生活”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主题研学活动,每次的名额都很紧俏。为了提升文保单位的开放利用水平,让文物活起来,让游客在千年古书院里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市文广旅游局的主导推动下,去年12月18日,“书院生活”文旅融合项目正式运行。

  两个月来,东林书院人气渐旺,书院美食备受关注。“分量足,味道也可以,性价比不错,优势在于好茶好景,还能聊文化。”书院茶室焕新以来,无锡文化学者杨大中不时跟朋友相约在此小聚吃早午茶。对于东林书院创新推出“书院生活”,连接现代生活的做法,他持肯定态度,但他也提出,茶点淮扬味浓,无锡元素不明显。

  对此,东林文化研究会的蔡家彬建议采用古法烹调,恢复东林“四菜一汤”,在讲究色、香、味、形、器这几要素的同时,需注重“香”要回归自然;文史学者李广平认为,要梳理东林文化,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菜名,打造一菜一典故、一菜一故事,结合出众的无锡非遗美食,植根本土文化,彰显江南特色。

  传承创新,吸引中青年人群

  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文旅融合,找准切入点很关键。“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历史上,东林书院曾是中国的学术中心,对于东林书院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千年文化品牌,深耕书院文化,全面开发这一大IP成为“书院生活”项目的核心要义。“书院生活”项目负责人陈飞杨一直在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书院生活”“学、赏、读、养、食、创”六大板块,以文化带动教育,以教育促进旅游,以旅游创造价值,以价值升级文化。

  据了解,目前,除了开发书院研学体系、文创产品,书院还策划了“东林悦读”“国潮市集”“天子六工”“汉服雅集”等系列活动。春节期间的手作和汉服知识直播,引来数百粉丝围观,线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文史专家汤可可表示,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群,如何吸引中青年是书院首要考虑的,他建议先从“读、学、赏”入手,再从“养、食、创”方面延伸。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生活化”和“当代化”上下工夫。荣骏炎透露,今年,书院与锡剧、评弹等本土院团合作,将打造“书院小剧场”,推出“东林拾忆”庭院实景演出,常态化上演,做好“赏”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东林书院很少夜间开放,书院还计划打造“沉浸式夜游书院”项目。将中式园林和现代灯光技术相结合,成就一种全新的游园方式。此外,东林书院游客中心也将于上半年全面升级,展示、销售书院文创,让游客深度体验之后,还能把东林文化带回家。(张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