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队伍强起来、特色工作亮起来、创新发展之路快起来

从务实到创新,我市关工委与时俱进谋发展

  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关爱教育成为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中心。昨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关工委主任缪根宝进行了工作汇报,市关工委的创新发展之路受到了市委领导的肯定。目前,我市有各级关工委组织6370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5.7万余名,95.5%的社区(村)关工委达到“五有五好”要求。在去年11月召开的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无锡市关工委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我市关工委继2010年、2015年后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如今,市关工委“五老”队伍逐步规范与壮大,各项特色工作有序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年年办得如火如荼,关心下一代工作正以沉稳步伐迈向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站上关心下一代舞台的“五老”越来越多

  “我已经接到了数所学校的宣讲邀请,待疫情形势稳定之后,我还要多多进校园,用心打磨好每一份讲稿。”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之一蒋川海如是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蒋川海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而听过他报告的青少年都深受触动。蒋川海说,今年的宣讲围绕党史进校园展开,相关讲稿和课件已经多次征求学校部门意见改了许多次,课件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像蒋川海一样心系青少年健康发展、奔走忙碌在第一线的“五老”还有许多。据悉,“五老”报告团3027名成员在去年共撰写3064篇讲稿,展开了3436次宣讲,惠及锡城青少年100多万人次。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是关工委校外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充分运用自身所长为青少年活动开拓新领域。滨湖区胡埭镇“五老”顾剑英是一名手握象棋裁判专业证书的镇党校退休老校长,他连续11年展开暑期义务培训,带着一批批学生接触和了解象棋。一批“五老”以讲好无锡故事为己任,涵养青少年家国情怀。新四军老战士吴成把革命故事讲了68年;参加过抗美援越的老战士姚炳华把“两弹一星”和无锡军人的故事讲得深入人心; 老教师吴玉珍娓娓道出尤渡社区的发展历程……

  “五老”不仅是青少年的引路人,更以自身行动作出表率。主任医师董美华是市疾控中心关工委“五老”成员之一。去年2月,面对开学复课验收不合格的学校,她亲自上门指导,确保措施到位后才准予复课。姚炳华、王冠英、凌峰、桑梅等“五老”被评为全市离退休干部防疫战“疫”优秀党员。

  随着“五老”队伍的壮大,更为规范的管理模式必不可少。江阴市关工委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提升发展“五老”骨干队伍;梁溪区关工委下发了对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五老”骨干工作考评的意见,制订社区关工委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区“五老”逐一登记造册;新吴区关工委采取线上线下、分期分批的方式,对全区1600余名“五老”实行全员轮训。

  多条线特色工作持续深入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和民营企业关工委等3项特色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得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辐射面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全市98.5%的社区(村)没有未成年人犯罪,高于全省95.9%的水平。这一成绩离不开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的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16个户籍派出所全部建立关爱工作站,为退休民警参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搭建平台。其中宜兴市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都已常态化运行,老民警参与率接近90%。市公安局新吴分局坊前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突出“一网一点一机制”建设,把该经验向全省推广。

  在惠南、产山、汤巷等社区辅导站试点创办VR体验馆是市关工委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上的新尝试。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校外辅导站的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辅导站(点)3740个,全年辅导学生103.9万余人次。市关工委围绕加强辅导站组织、功能、队伍、制度“四项建设”,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外教育辅导站“校站结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进行具体部署;购置一批电脑、空调、投影仪等设备奖励扶持基层辅导站和电子阅览室。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办站个性化模式。宜兴市将辅导站纳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并巩固提高老教师家庭辅导站办站质量。惠山区、梁溪区、经开区关工委通过引进公益创投项目、评选特色活动项目等措施,增强辅导站育人效果。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工委工作也要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2004年,江阴率先成立民营企业关工委,其各项举措走在全市前列。据统计,全市民营企业关工委已经发展到4554家。各地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深入一线开展多样活动,以切实行动补短板,为青年员工排忧解难。宜兴市关工委成立企业关工委综合服务团和工作指导组,走进企业、深入一线开展“关心青工成才”活动。锡山区关工委持续推进“五有五好”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发展。新吴区关工委强化双轮驱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走上快车道。

  多举措应变 增强关爱工作影响力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市关工委工作发展同样与时俱进,呈现活跃新局面。

  得益于全市各级关工委的探索创新和精心组织,去年的“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虽面临挑战,但也精彩纷呈。江阴市关工委与相关部门联动,“童心同愿共战‘疫’,江阴少年在行动”等教育活动接地气、聚人气。宜兴市关工委开展“弘扬抗疫精神,立志成才报国”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深受青少年欢迎。惠山区洛社镇关工委整合区域内各级优质资源,把主题教育与地方史、家乡史有机结合,开展了“运河记忆”文化寻根之旅经典阅读行系列活动。滨湖区关工委联系本地实际,精心策划、定制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带领青少年亲临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设现场,感受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速度”。

  面对疫情给主题教育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市关工委多方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主题教育和抗疫精神宣传,组织部分报告团成员录制线上宣讲报告,制成U盘下发基层;创建网络直播间,开展在线直播宣讲活动。此外,市关工委还组织“五老”骨干参观太湖隧道建设项目和融创文旅城,拓宽工作视野,提升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青少年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学习PPT等办公软件,提升宣讲技能。

  去年6月,市关工委精心设计筹建的荣誉室历经3个月成功落地,该荣誉室成为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窗口。除了线下布局,我市“网上关工委”建设正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作简讯、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不断丰富,质量逐步提高。各级关工委对宣传工作和“网上关工委”建设愈发重视。江阴市关工委制订加强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新吴区关工委成立“关爱明天”网校并组建融媒体记者队伍。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颂建党百年、做时代新人”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正陆续展开,市关工委将继续夯实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推动三项特色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关工委,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力。(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