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估

宜兴着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短板问题

  本报讯 近日,在宜兴东域小学转角处,一块不到4000平方米的绿地迎来了大变身。结合教育文化特色,设计师由儿童蜡笔画展开联想,将彩色线条嵌入绿地,再添置家长等候区、非机动车停放亭等配套,焕发了城市老旧绿地新活力。像这样的绿地“老旧换新”,去年以来,宜兴已动工了8处。

  去年8月,作为入选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4个县级市之一,宜兴对“美丽”“宜居”“城市”有了新的思考。眼下,在宜兴,改变的不仅仅是公园绿地,而是从城市建设转型考虑,通过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动态体检评估,着力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短板问题和“城市病”。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宜兴着力“山、水、绿、文”有机融合,营造“东方水城、千年陶都”城市特色,通过高品质的人居环境的塑造,让“宜”与“兴”可观可感。

  “打造宜居街区,要做的不仅仅是老旧小区改造,而是要打破住区界限,将其‘打包’成城市公共空间,集多部门合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度,协同推进。”宜兴市建设局市政建设管理处王俊坦言。在这方面,宜兴东氿新城街区做了有效尝试。该街区占地约71公顷,内含6个居住小区、1个商业街区、1所小学、1所医院,是上世纪90年代宜兴城市东进的重点区域。针对现状问题和居民实际诉求,街区围绕居住条件改善、文化生活服务、社区养老等七个方面展开了60项重点工程。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特色的三氿三河水城风貌,成为了宜兴打造城市滨水公共客厅的天然底色。着力贯通团氿-三河-东氿滨水空间,宜兴正在加快研究和部署。未来,在优化氿滨广场、东氿公园等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宜兴计划通过弱化交通性干路对滨水空间的分隔,优化环团氿、东氿地面交通组织方式,加强滨水空间与城市功能区的联通,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网络,为城市嵌入一条特色滨水风光带。(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