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获悉,去年3月启动的省级文保单位钱锺书故居第三、四进(即新街巷32号)修缮工程,于近日通过无锡市文物局竣工验收。钱锺书故居位于梁溪区新街巷30号-1、32号,前后共四进,钱锺书先生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历经9个月的修缮,作为故居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街巷32号迎来“新生”,故居全貌得以复现。
2002年10月起,钱锺书故居对外开放前两进,即新街巷30号-1,系钱锺书祖父钱福烔建成于1923年。故居后两进,即新街巷32号,由钱锺书叔父钱基厚(孙卿)续建于1924年。钱锺书故居为典型的近代江南民宅,历经岁月洗礼,依旧保持着建筑的原真性,是无锡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多年来,故居前两进屡有修缮,但后两进长期被公家单位和私人占用,未得到全面、系统的修缮,存在屋面局部漏雨、构件干缩裂缝、墙体空鼓等安全隐患。
2018年3月,无锡市政府完成故居第三、四进房屋住户的安置搬迁,后两进划归国有,修缮提上日程。经省市文物局批复,该修缮工程由苏州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无锡市园林古典建筑有限公司施工。记者现场看到,从地砖到墙体,从门窗到木石构件,全部进行了修缮加固,后两进的风格与前两进保持一致。“除了解决安全问题,这次重点恢复了建筑的历史原貌。”参与验收的无锡文保专家章大为表示,钱锺书故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无锡名人故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其修缮也以尊重历史为首要原则。
据了解,故居后两进虽整体保存完整,但存在部分后期搭建、改动,建筑局部发生改变。钱锺书故居管理中心主任周立超带记者一一查看了修缮中的发现:梅花书屋后侧,敲掉水泥地面后,露出了下层的老地砖;铲除第三进西侧室内墙的涂料后,“惊现”外墙才用的金山石,原来,此处因后期扩建导致了外墙变内墙……在修旧如旧的过程中,历史的尘埃被一点点拂去,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呈现在眼前,老宅重现昔日风采。
相较于人们熟悉的前两进,其实,钱锺书故居的后两进与钱锺书有着更深的关系,留下了钱氏族人不可不说的往事。在“还读书楼”,钱锺书、杨绛夫妇回锡曾短暂居住过;在“梅花书屋”,有钱锺书思考、阅读的身影,书屋与无锡乃至苏南的解放还有着莫大的关联;第三进砖雕门头“孙庵”二字,由时任无锡知县冯祖培手书刻砖……故居后两进还有多处砖雕门头,文字不多,却处处彰显着传统伦理思想和钱氏族人朴素的“耕读”人生志向。
“后两进的遗迹很多,故事也很多,有很多文化传统在里面。”章大为建议,钱锺书故居后两进的布展可以侧重于钱氏家族的介绍,生活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还读书楼”,不妨做个场景还原。故居也计划面向社会征集相关实物丰富展陈。对此,章大为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故居东北角的位置,原先是老宅的厨房,于上世纪90年代被拆,现为一处小绿地。“如果这块地方也能够恢复利用起来,那故居就更为完整了。”章大为说。
(张月 文/吕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