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月
春节刚过,无锡文坛便收获了一份春天的礼物。无锡作家蒋森度的乡土散文集《风从哪里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于近日在惠山区文化馆举行了首发。这是一本从春天开始落笔的书,诚实而温暖,作者深植家乡沃土,以梅泾为样本,写江南乡村的风物人情,写改革开放之初苏南乡镇企业的创业片段。难能可贵的是,蒋森度今年已经74岁了,而他的文学之旅才刚刚启程。
七十岁踏上文学之旅
“在文学之路上,我是一个写作的‘迟到者’。”蒋森度用“迟到”二字来形容他与文学的相遇。读完他的散文集你会发现,好在他的文字只是“迟到”而没有“缺席”,得以让我们看到一幅鲜活而生动的江南乡村画卷。蒋森度1947年出生在石塘湾梅泾村,至今也生活在这里,这是一片物质丰饶、文化深厚的土地。从小品学兼优的蒋森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高中毕业后,正赶上“文革”开始,他没能考大学,而是种了四年的地。那段日子,他边种田,边读书,日子过得倒也轻快。后来,蒋森度到石塘湾中学教书,这一教,就是30年。改革开放后,他凭借自己的勤勉努力考取了大学,并与儿女一起创业有成,人生履历丰富而多彩。
蒋森度全身心投入写作是在近三年,告别各种累心之事,他开始静下心来“看、写、记”,用文字拾取光阴的故事和记忆的碎片,他那关于江南农事、过往岁月的散文,也开始频繁见诸报刊,他也成为了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笔含春温展乡土风情
文学让许多记忆和时光与人们重逢。作家庞余亮说,蒋森度笔下经典江南的温暖记忆,如同水边的梅花,亦真亦幻的倒影,亦幻亦真的重逢。蒋森度喜欢春天的风——经过了漫长冬天的枯寂,风也由坚硬冰冷变得丝绸般柔软,唤起了作者内心某颗沉睡的种子。春风吹醒了大地,世间万物随风生长,蒋森度的心里也来了劲:“春天的风有启封的本事,于是我拿起笔写出‘风从哪里来’。”从春天开始落笔,蒋森度的文字也让人们与四季重逢:油菜花为什么是黄的、祖母的西窗、难忘秋收、年夜饭前有台戏……
去年,无锡的中考作文题是《风从这边来》。巧的是,2018年1月26日的《无锡日报》“太湖”文学版,曾发表了蒋森度的散文《风从哪里来》。这篇文章收录在蒋森度这本散文集里,也是书的名字。无锡市诗歌学会会长张晓东评价蒋森度是真正的“追风少年”,正是作者来自生命的体验和积淀,让他得以写出“天真之气”“岁月密码”:孩子们趁大门被吹开之时,蹦出去。一阵冷颤之后,无目的地奔跑,迎着风跑,发疯地奔跑……不一会儿,我们又顺着风往回走,张开双手,像扯篷船,风推着人,不用力气往前走,风真是我的好朋友,陪我玩,多带劲。
心中之风吹岁月之路
“很多人热爱文学,需要很多文字来证明。”庞余亮以为,有了这篇通透晶莹的《风从哪里来》,就足以证明文学意义上的蒋森度,像赤子一样好奇的蒋森度,无论多少风雨也拍不灭他双手呵护着的炽热焰心。蒋森度记得每一个春天,每一件农事,他笔下的春风拂动了一片天地:“早晨,赤着脚走进水田,开始插秧,水很冷,但只要手脚动起来,很快就适应了。”“撒籽时神定气平,一粒粒籽像数着落地,撞在土粒上,有的蹦两下,一见新家,似手舞足蹈,有的打个滚,钻入泥缝中,安家落户。”
“人们说我的文字不像70岁的人写的,很调皮,很活泼,我还有很多文章来不及看,很多东西来不及写。”在文学的世界里,蒋森度就是那个“追风少年”,他追着春风,逐着文学的梦。每天,当他打开门,“风”总会不打招呼进来,揽住他,好像要他意会到:他能写的还有很多——亲情、友情,岁月见证的村巷巨变,人世间的冷暖炎凉……这一切,即便他不去想,风也会天天“催”着他。而蒋森度的内心,早已风动万千:“好吧,既然爱上文学了,不管来日短长,总会‘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