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推进优质特色发展

2020年无锡市普通高中、幼儿园、少年宫综合督导意见摘要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无锡市教育督导条例》,202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对无锡市第一中学等4所四星级高中以及无锡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无锡市少年宫进行了综合督导。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快各类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质,现将综合督导意见摘要刊发(综合督导意见全文请见无锡教育网“教育督导”栏目)。

  无锡市第一中学

  【督导意见】无锡市第一中学通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培育学校、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等。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以“好品格”“大思政”“大德育”为主要内涵的立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由基础性分层课程、拓展性分类课程、综合性融合课程、研究性专项课程、通识性国际课程等构成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四有”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明晰“价值引领——融合创新——全面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思路,选择团队建设、教育行动、协作共进和辐射引领等路径,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跨入了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行列,“融合·求进”好教师团队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构建有文化元素的规章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积极实施“涵育新时代青年‘求进’品格的行动计划”和“转变育人方式 落实核心素养”行动计划,努力搭建“求进”特色平台,积极探索“求进”品格的培育路径,以“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办学追求推进办学品质的整体提升。

  【建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设置既有明确聚焦又有个性的办学目标,建设属于无锡一中的办学特色,提升具有“求进”文化底蕴的办学品质。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多维度、多途径支持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争取早日跨入名师行列。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从强化研究团队建设入手,增强研究的主动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教与研的互动中提升专业发展素养。主动分析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变的发展趋势,明晰顺势而为的办学思路,加速学校转型发展。

  【学校整改计划】进行“求进”育人文化顶层设计,构建“求进”育人课程体系,开展“求进”育人课程实施计划,提升具有“求进”文化底蕴的办学品质。成立“三新”研究项目组,从强化研究团队建设入手,增强研究的主动性、系统性和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研究团队意识和整体意识,在教与研的互动中提升专业发展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不断扩大优秀教师群体。通过团队建设、教育行动、协作机制和辐射引领四大途径,打造“融合·求进”教师团队,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督导意见】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秉承先贤“今日何成”的办学遗训,围绕“培养时代领跑者”的育人目标,不断深化管理创新,锻造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凝练学校文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积极探索管理创新,通过制度建设构建民主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新时代“领跑者”。将德育工作重点放在“自主”和“行动”两个关键点上,围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四大主题,开展“自主行动德育”实践研究,并成为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构建“领跑者”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名优教师引领、同题异构课堂展示等活动措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促进“问题导向、自主互助、能力生根”课堂生态的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体育课按兴趣选班,体育活动按俱乐部模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改革,江苏省U系列男子足球队驻训江阴高中。重视艺术生全方位、高层次的培养,多名艺术类考生被名校录取。

  【建议】进一步强化市、校统筹,优化教师结构,以确保人尽其才。通过校本培训、专家引领、学历提升等方式,尽快形成数量稳定、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相结合的形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进一步落实校本培训的经费保障,将“领跑者培育者联盟打造工程”落实落细。进一步扎牢制度的笼子,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活动的品质,浓厚教科研氛围,形成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继续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持续加大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办学条件满足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学校整改计划】加快实施三幢教学楼的升级改造工程,争取到2023年完成建设工程,将“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纳入工程建设,推进大数据系统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校本培训、专家引领、学历提升等方式,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培养青年教师,提升学校发展后劲。进一步扎牢制度的笼子,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化、科学化实施力度,加强新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引导教学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江苏省宜兴中学

  【督导意见】江苏省宜兴中学以“做卓越精一的事业、办精美一流的学校、育精纯如一的学人”为教育追求,“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初步建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体育、艺术工作亮点频频。

  学校传承“精一”文化之理,体悟“精一”文化之新,努力建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开展“从认知走向认同:活动——思辨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探索”前瞻性项目建设,探索新时代普通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通过“培根铸魂”特色活动锤炼青年学子“五品”(忠诚、高远、坚忍、智慧、担当)精神,德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校确立“适应需要、立足实际、全面多样、自主选择”课程建设原则,形成了适合学生个性潜能不断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重视省级课程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紫砂文化艺术校本课程基地”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课程融合的理念,“指向大概念学习的理科课程基地”聚焦课堂教学范式深度转换,努力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教学新样态。重视教师发展,“师生共育的情绪劳动者”团队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品牌项目,学校队伍建设务实推进,措施扎实,成效显著。

  【建议】进一步重视“精一”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转换,系统构建新时代的文化理念符号系统,更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抓住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实施的改革机遇,聚焦学校文化凝练、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整体设计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大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创建步伐。创设适合人才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和管理体系,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一个新亮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内外部资源,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学校整改计划】从认知、道德、情感等多维度对办学理念进行深度建构,将“精一”文化有机融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性设计之中。着力从身心健康、公民意识、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等方面培育学生的担当品格,推进“品格工程”纵深、纵向发展。加强“大概念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构型”的实践和研究,注重对学生专家思维、协同思维、生活价值的引领。加强高层次师资的培养,争取五年内至少再培养1-2名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充分发挥现有省级课程基地的作用,争取在2-3年内再培育建成2个省级课程基地。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改造5栋学生宿舍,改造实验楼,新建图书馆项目。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督导意见】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以“争创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内一流普通高中”为发展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初步形成了“健体强心、臻于卓越”的学校特色。

  学校建立“提升效能、一岗双职”的管理机制,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效能。将师德师风建设与选人用人、业绩考核、教育教学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造就“四有”好教师团队。以健体强心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原则、个性解放为基础,整合并规划设计了人生类、学科素养类、竞赛辅导类、艺体技能类和生活技能类五大主题校本课程,课程建设思路从“立足高考”走向“站在高考之上”,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开展组织分类教学、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能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为体育类、艺术类等考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彰显和发展。探索“阳光体育课程”教学范式,建成江苏省阳光体育课程基地,成为国家篮球、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啦啦操三星俱乐部。

  【建议】以省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在推进师资队伍专业成长、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建设特色优质课程等方面打造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新亮点。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创新新课堂。抛弃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念,摒弃课课练的教学思维,建立起“大单元”“主题式”的教学新理念,探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建设面向5G时代的未来教室,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向课堂要质量。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学校办学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为学校发展赢得机遇与动力。

  【学校整改计划】丰富“爱信诚恒”校训的内涵,厘清办学思路,明晰育人路径。以省“四有”好老师、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为切入口,谋划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开发建设并有效实施具有学校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好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探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和制度,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学业、择业等生涯指导。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对学生宿舍进行改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