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无锡高新区

产业规划出炉吹响发展集结号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现代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政策解读之一

  本报记者 张安宇

  3月2日,高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新出台的《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现代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出台的专项政策进行发布和详细解读。“发布的规划、政策是吹响了高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的集结号,高新区将在更高起点上迎接挑战,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新吴贡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6+2+X”产业体系

  《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现代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6+2+X”产业体系成为焦点。六大地标性先进产业群雄并起,发展前景让人充满期待。其中,物联网和数字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0%;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8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35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5家;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3家;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1家;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加速发展两大现代服务业,让高新区服务业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根据规划,高端软件和数字创意产业规模达到1370亿元,着力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和数字创意产业高地。高端商贸和临空服务业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三大未来产业的布局,则体现了高新区发展的前瞻性。规划显示,人工智能、氢燃料电池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

  统筹全区要素资源,合理优化布局产业空间

  “6+2+X”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将为高新区积蓄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布局“6+2+X”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高新区统筹全区产业要素资源,合理优化布局产业空间。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A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产业;B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C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高端商贸产业;D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产业。太湖湾科创城重点发展物联网及数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商贸、高端软件与数字创意产业。空港经济开发区、江溪梦溪智慧产业园、旺庄智能装备产业园、梅村智能制造产业园、鸿山物联网智慧产业园也都明确了各自重点发展的产业。

  围绕“6+2+X”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将落实“六个一”举措。具体为:一张发展规划,编制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一条产业链,区主要领导挂帅,推广实施“链长”负责制,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和高效服务;一幅招商图谱,绘制产业招商地图,明确引育重点方向,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一套精准政策,针对“6+2+X”产业出台专项政策,确保政策实施精准有效;一圈特色园区,打造一批符合产业发展特征的高品质园区;一批产业基金,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和促进功能,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

  “精、准、狠”提供政策保障,优化产业“生态土壤”

  在一揽子配套保障政策中,关于推进集成电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意见格外引人注目。

  高新区工信局局长韩建中介绍,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坚持“精、准、狠”的原则。“精”细化对企服务使得政策条款更符合全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预期规划;在方向选择上突出一个“准”字,政策瞄准短板准确发力,既兼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全面性,又彰显方向性;在补短板锻长板方面突显一个“狠”字,如在项目招引和人才支持上的“两个1亿元补贴”以及重大制造、封装、测试和材料等项目4亿元的支持力度,充分展示出高新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吴建华介绍,在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意见中,从促进增强创新研发能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动能等五个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海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说,新出台的政策提供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半导体设计企业做大做强。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於江华表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需要很多高端专业人才,这次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含金量高,人才政策一目了然,对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