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民生清单”回应百姓期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民生清单”既强调纾困兜底,又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民生清单”里得到正面回应。

  就业 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就业政策,一是聚焦稳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二是拓渠道: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三是提质量: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

  此外,随着零工市场不断扩大,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劳动者的保障问题,屡屡成为新闻热点;报告对相关问题予以关注,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生态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报告提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报告还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外,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这些举措将倒逼企业生产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追求更公平、更高质量是报告提出的教育发展理念。“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等提法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此外,对于不同教育阶段透露了新的政策导向: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说,报告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当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教育弊病,进行了充分反思和建设性制度设计。

  医疗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增30元

  报告提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报告还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表示,随着医保资金“池子里的水”不断增多,希望作出更多政策安排,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医保待遇;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范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住房 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报告提出“疏堵结合”的措施:一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另一方面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说,上述举措表明,“房住不炒”的政策信号十分明确,同时调控政策更加趋向目标精准、措施有力。

  消费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报告提出多项拉动消费的举措。除强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运用好“互联网+”等政策重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稳定和扩大消费,有利于充分持久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带动国内大循环全面畅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