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长达20年的生产试点宣告结束,在业内引起不小轰动,这意味着配方颗粒的“身份”得到了官方确认,摆在面前的市场已经全面打开。机遇和挑战下,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天江药业今年也将迎来新厂房的投用,企业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陈盛君博士说,“二期项目投用后,颗粒剂的产能提升一倍,支撑天江实现百亿级产业没有问题了。”
底气何来?“‘标准’就是天江的高‘研值’,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底气。”陈盛君说,虽然市场已经打开,但配方颗粒必须手持“国标”“省标”,才能上市销售,而在制定标准上,天江药业可以说是绝对的先行者,目前已完成260多个品种的国家标准研究,其中已有41个成为“国标”。不仅如此,天江还与日本津村共同开展中药颗粒剂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并受邀参与起草了黄连、金银花美国药典质量标准研究。
在陈盛君看来,“标准,就是对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天江作为标准制定的先行者,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中药全产业链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不论前期的药材基地建设,还是接下来的炮制、提取、制剂,天江都建立起了一整套自己的评价指标。陈盛君说,就拿药材来说,我们会开展系统的药材研究,并结合各品种个性化特点,比如果实类药材女贞子,成熟度不同会导致化学成分不同,再比如延胡索、黄曲霉毒素,如果产地加工不善,就容易超标,“药材基原产地、采收时间、加工方式等都是研发的内容之一。”
“标准研究是个系统性研究过程。”陈盛君说,临床常用的品种近700味,这些颗粒一般凭感官,只能知道颜色、口感、气味不同,如何进行真伪优劣评价,需要用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表征,一味药、一碗汤药里的化学成分就有数百数千种,正是在成千上万次的研发分析中,天江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标准研究。“市场全面打开后,天江在研发还要进一步继续加大投入,真正发挥研发对企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陈盛君透露,在天江的二期项目中,一栋5层楼高的研发大楼即将启用。(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