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用善良和智慧给世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

  “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失核心竞争力” “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大考”,在3月7日全国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中,全国政协委员、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回答记者提出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不少话语成为了刷屏的金句,唐江澎也因此“火”出了圈。近日,他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的视频再度刷屏。

  当前社会因过于注重分数引发诸如学生作业负担重、培训机构乱象等一系列问题,加重了家长们对教育的忧虑。对于记者的提问,唐江澎坦言“委员通道”上记者提的问题挺难回答的,他需要在短短数分钟内用最简明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识。不过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和思考,他迅速整理思路并流畅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高考这一关,但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大考。分数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若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让孩子们塑造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在他看来,学生今天养成的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社会的幸福程度。唐江澎说,我国教育基本目标明确,但作为基层校长需要把国家目标具体化,否则可能缺少行动的引领力,所以锡山高中就提出了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他在委员通道上只是把平时对学生说的话说了出来。

  对“教育是什么”的深刻理解,源于唐江澎的自身经历。1979年,时年16岁的唐江澎成绩在当地名列前茅却因小儿麻痹一条腿行动不便被大学拒之门外。从为高考落选的朋友辅导功课到成为民办语文教师再辗转到江南教学,他接触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锡山高级中学任教整理校史资料时,唐江澎被一张80多年前学校为一学年以上不缺课学生拍摄的单人照所震撼,对教育目标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他说,从老照片里看到了一种非常朴素善良、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关怀,“我常常在想,校长把镜头对准哪,教育就在那里聚焦。”2006年开始唐江澎担任锡山高中校长,其后他设立了校长提名奖,把教育的焦点对准了坚持天天跑步、关爱父母、致力于志愿服务等各类学子。

  唐江澎引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八个字概括自己对教育真谛的理解,“这八个字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他坦言,当今社会人们对未来社会地位跌落的深层忧虑,转化为群体性的教育焦虑,为孩子的明天而焦虑。改变这种焦虑需要长时间努力,老师需要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从事教育。“我们要思考,培养这些人要这些分数到底干什么。我想,就是要用我们每个人的善良和智慧,给这个世界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使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努力发生向上向善的变化,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秋实)

  网友热议:

  @许士心弓:真正开始全面讨论推广全面的教育和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是学生们的福音。

  @梁溪客:赞叹,更理解!在教育环境如此复杂的当下,努力想打破沉闷的人无异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张连吉:好的教育和高分并不冲突,好的教育大概率会有好的分数,从某种程度上说,好的教育是高分的充分不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