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针对免疫力相对薄弱的人群,例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这类群体是否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可以接种疫苗吗?如何权衡潜在风险与收益?又该做好哪些特殊防护?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主管部门和业内权威专家。
新冠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个人免疫力“基本面”的优劣关系着抵御病毒侵袭的最终效果。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免疫力薄弱的群体,其抵抗病毒的能力更弱,因此也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相关数据和研究判断:2020年全球有近千万人死于癌症,且肿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重症率和死亡率均更高。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也面临类似问题。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继第一步做好重点人群的接种后,未来将择时开展第二步高危人群的接种。而这类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
记者在前期部分地区疫苗接种中发放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上的“接种禁忌”中看到,“恶性肿瘤”位列其中。
那么,下一步免疫力薄弱的高危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表示,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薄弱人群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类似,都是要优先保护的高危群体。但需要高度注意的是,在接种前,需要由医生判断是否正处于基础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是否仍有免疫缺损、是否还需要放疗化疗。若是,则要延缓接种。
业内专家提醒,免疫力薄弱人群尽管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品种选择上一定要审慎!当前,全球各国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品种各异,设计思路和原理也各不相同。对于免疫力薄弱者,应接种“死病毒”新冠疫苗。目前,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款灭活疫苗和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都是“死病毒”新冠疫苗,因此,都可以注射。
受访专家提示,符合条件的免疫力薄弱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疫苗产生的保护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业内肿瘤医学专家也提示,肿瘤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等,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医生应重视和患者的沟通,明确告知接种风险。
由此,读者不免得出结论:“这么看,免疫力薄弱人群是否打疫苗还得分情况?”没错!重点要从必要性、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评估。受访相关主管部门和业内专家给出参考建议:如果免疫力薄弱者接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比较高,潜在收益大于风险,则适宜接种;反之,则建议延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