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生态葬需求逐年增加,大规模推广仍需耐心

一棵树一片草亦能寄哀思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全市各公墓迎来一波祭扫高峰。在扫墓大军中,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凝视着一棵树、一片草坪甚至一块没有墓穴的纪念碑,寄托对逝者的哀思。“生似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他们为家人选择了生态葬,让生命回归自然。

  生态葬包括海葬、树葬、草坪葬、可降解式生态葬等形式。昨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生态葬需求日渐增多,人们对生态葬的观念、选择生态葬的人群都有了一定变化,不过大规模推广生态葬仍需耐心。

  海葬人群构成发生变化

  3月21日,青城公墓海葬纪念苑,杨先生眼眶湿润,对着纪念碑喃喃说:“家里一切都好,你在海上安心。”其子在2016年因病去世,2017年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杨先生由上海吴淞口乘船出海送儿子最后一程。

  “当时从殡仪馆了解到海葬这一方式,觉得比较符合儿子生前的向往。”杨先生说,“儿子走的时候很年轻,还没有后人,我怕买了墓地今后没人来看他。现在很多海葬者名字一起刻在纪念碑上,或许不会孤独。”

  根据海葬纪念苑陈列的“无锡历次海葬活动表”,无锡海葬活动自2005年起已举办了15届,共计撒海1148具逝者骨灰。海葬需求量从一开始的十几位逝者,逐年递增,到现在每年有100多位。“选择海葬的人群构成也有所变化,之前多是一些孤老,现在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中产家庭逐渐成为海葬主要群体。”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树葬、草坪葬成折中形式

  树葬、草坪葬是指将逝者的骨灰植于常青树、芳草之下,地面安置小型纪念碑。比起传统安葬方式,树葬、草坪葬占地较少,相对海葬又有固定地点,符合“入土为安”传统观念,人们更易接受。

  “我父亲1999年去世,2001年参与了无锡最早一批树葬。”前来青城公墓祭扫的刘女士说,“他受教育程度高,思想超脱,生前经常说花那么多钱买墓地,还不如多出去旅游。当时他留下的遗嘱是海葬,但我母亲考虑到‘入土为安’,最后还是选择了树葬。”

  目前,树葬、草坪葬在青城、青龙山等公墓都有专门葬区。据统计,青城公墓自2001年在无锡率先推行树葬、草坪葬以来,目前共计安葬964人,近年来需求量有增多趋势。

  生态葬同样尊重生命

  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尽管生态葬需求量有所增多,但与传统安葬方式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推开。”

  来青城公墓祭扫的马先生说:“我父亲1996年去世,安葬时周边还很少有其他墓碑,现在密密麻麻都满了。看来生态葬是今后的趋势。”

  生态葬另一层含义在于减轻丧葬负担。随着用地紧张,各公墓墓穴价格水涨船高,而树葬、草坪葬的费用相对较低,海葬、可降解式生态葬甚至全程由政府补贴。

  不少选择生态葬的家庭都是因为有老辈“丧事从简”的遗嘱。“虽属薄葬,但生态葬并不随意,同样尊重生命。”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说:“以海葬为例,青城公墓专门开辟海葬纪念苑,供亲人寄托哀思,并每年组织海葬公祭仪式。厚葬不如厚养,厚养薄葬,慎终追远,能得尊重生命之真谛。”(殷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