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生活周刊

这些常见保险骗局 千万别上当

(一)保险电信诈骗

  2018年,一位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六旬老人在家中接到陌生来电,对方以冒充保险、公安人员,称其“涉案”的诈骗手法,诱骗老人前往银行ATM机,一步步进行操作,直到其家人发现不妥时,227余万元已被骗走。

  ●常见诈骗手法揭秘

  1、冒充保险公司人员骗取他人信任,以补充保险理赔资料,或以快捷支付保险理赔款等其他借口为名,让保险消费者信以为真,降低防范心理,从而听从他们的指令。

  2、诱骗保险消费者按照短信或电话指引去银行ATM机操作,转走其账户资金,或者谎称保险公司正与外资公司合作,需要在ATM机英文界面上进行操作,诱导保险消费者输入发送的验证码(实为转账金额),转走其账户资金。

  ●如何理性防范

  保险公司正常理赔无须进行银行ATM机操作,支付理赔款只需要银行账号(卡号)、户名和开户行等收款信息,不需要银行账户密码、信用卡背面的验证码以及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等支付验证信息。

  当接到自称保险公司人员以理赔为名要求您到银行ATM机进行操作时,请务必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二)警惕“退保理赔”骗局

  郭先生先前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身保险,并按期缴纳保费。2019年末,其由于经济原因想要申请退保。经过咨询保险公司之后得知申请退保的损失比较大,在退保与否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自称是“专业代理保险全额退保”的李某找到了郭先生。

  在多番游说后,李某取得了郭先生的信任,以帮助郭先生办理保险全额退保的手续费为由,从郭先生处骗取共计人民币14.89万元。

  ●常见诈骗手法揭秘

  1、通过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等方式,自称是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2、称保险消费者持有的保险产品收益率较低,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赠送礼品”等名义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3、劝说保险消费者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可获补贴或领取旅游券等,诱导保险消费者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理财产品”。

  ●如何理性防范

  无论是购买保险还是退保,一定要走官方、正规渠道。办理好相关业务后,大家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前往公司柜面等方式核验真实性。

  此外,在投保时也不盲目相信高收益宣传,不随意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信息。

  小保提示:如您受到以保险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侵害,要尽快通知开户银行和保险公司,并致电110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帮助挽回个人损失。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