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用好企业信用资产 让银税互动“叫好又叫座”

  一段时间以来,由我市商业银行与税务机构共同构建的银税互动平台,不仅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而且也为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热捧,社会上对此好评如潮。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便是这种模式一方面较好地促进了税务信用体系和银行信用体系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则有效利用了不少企业的信用资产,为这些企业成功融资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毋庸置疑,银税互动可以实现多方共赢。此前,有的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税务机关则比较了解企业经营、营收、利润情况和纳税诚信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则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依据。因此,商业银行与税务机构合作既有利于银行从可靠渠道去了解企业,基于银税互动的模式把这些企业的信贷业务、服务做起来,又有利于企业通过此种方式,降低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38家中资商业银行已全部纳入银税互动平台,可享银税互动政策红利的企业数量多达24万户,获得银行无抵押信用贷款受益企业数量和贷款金额均居全省第二。不少银行相继开发了很有针对性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云税贷”、工商银行的“税易通”和农业银行的“税银通”等,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便利。

  然而,这种以“税”换“贷”的银税互动模式,虽较好地解决了某些企业“资金周转难”“融资压力大”等问题,但仍让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感到“束手束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叫好难叫座”的尴尬,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彰显纳税信用的社会经济价值。换言之,也就是必须通过挖掘和激活企业的信用资产,从根本上释放银税互动模式的市场活力,让企业融资之路更顺畅。

  目前,纳税信用等级一般可作为银行征信的依据,并通过银税互动平台能够为企业贷款带来便利,但仅依靠纳税这一项数据,有的企业能从银行贷到资金较为有限,难以让企业真正“解渴”。因为部分银行主要是解决企业“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若是企业遇上较大资金缺口,往往下不了“决心”。再加上有的银行由于缺乏解读税务数据的专业人士,在采用税务机构的共享纳税数据时,也免不了心存顾虑。在此情形下,很容易影响银税互动的“入座率”。

  因此,在银税互动模式中真正要唤醒企业“沉睡”的信用资产,还需要多部门的共同推动。对于银行而言,应充分利用所积累的经验,细化产品的地区差异、行业差异、规模差异,并采用金融科技赋能手段,通过“人行征信+政府部门数据+第三方数据”的线上与线下联动模式,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和资源,构建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实现将银税互动项目全流程由“线下”搬到“线上”,为完善企业征信体系探索出新路径。同时,在得到企业授权的前提下,银行不妨通过政府设立的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从税务部门获取相关企业近年来的纳税情况,既可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又能作为银行风险预警的指标。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银行自身信贷风险,而且也能让“够格”的企业及时获得融资,使银税互动真正“叫好又叫座”。(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