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生活周刊

居民说:“小区路面总是比外面干爽”

我市首个新建商品住宅 “海绵小区”初显成效

“海绵小区”是海绵城市的基础,近日,新建住宅华发首府的“海绵小区”项目出炉,这也是我市首个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综合应用海绵城市技术的样板。

  据相关人士介绍,随着华侨城、愉樾天成等越来越多的新建商品住宅小区整体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这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向新建商品房推广。

  样板“海绵小区”亮相商品住宅项目

  海绵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昨日,记者来到了南湖大道上新交付的楼盘——华发首府一探究竟。从华发首府22层向下俯瞰,一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流线曲边绿地广场映入眼帘,蓝色塑胶休憩区镶嵌在绿荫和鹅卵石步道中,与一般小区内的游园不同,这是一块融入了多重海绵元素的绿地广场,排涝、渗透、循环用水等综合功能暗藏其中。

  走在小区步道上,记者注意到,绿地广场周边一圈慢行步道全部铺设了透水砖,道路侧边设置了排水口,低洼点做了下凹式绿地,并结合植物造景,点缀了成片的鹅卵石和景观石,溢流井布置在其中毫无违和感。

  据悉,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新建住宅把打造“海绵小区”提上了日程。昨天,记者来到经开区在建的愉樾天成项目,虽然海绵功能区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其生活馆示范区的一侧,早早就竖起了透明玻璃做成的“海绵”断层展示区,蓄水层、土壤层、粗砂层、砾石层、夯实层一目了然。“这5层也就是‘海绵’断层的基本组成。”设计部相关负责人姚霏介绍,愉樾天成项目后期将打造成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点面结合的“海绵小区”。除此之外,梁溪区的华侨城项目、新吴区的积水项目……都在打造“海绵小区”上动足了脑筋。

  “海绵”功能为小区增添“韧性”

  “一场暴雨或者连续下几天雨,小区内低洼地带、小游园内常常有积水,这是新建小区的常见‘通病’,植入‘海绵技术’后,将逐渐好转。”据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景观与生态中心项目负责人顾嘉宜介绍,小区内硬质地面的透水率不低于40%,但仍不足以抵挡暴雨时的短时大径流,有了绿色“海绵”措施,雨水能快速导入下凹式绿地及雨水花园进行过滤净化,多余雨水则可以通过管网汇入到暗埋在地下的蓄水池,可滴灌浇花、道路浇洒等二次利用。海绵融入场景,将实现住宅小区功能与景观的精细融合。

  提到海绵城市,不少市民不够了解,在华发首府小区内采访时,一居民表示,“今年1月份交付时,只感觉到小区景观绿化很丰富,前段时间连续下雨,小区内道路总是比外面干爽,才知道是用了海绵技术,雨水都渗透到地下蓄水池了。”“其实海绵功能是提升小区环境、增强居住舒适性和提高抗涝能力的有效手段。”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该小区为例,不仅发生内涝率降低了,“海绵”对环境也非常友好,通过海绵体“呼吸”,地表污染物随着雨水经“海绵”设施滞蓄净化,污染控制率可达55%,小区环境“韧性”显著增强。而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蕴藏在海绵设施的运行中,居民能感受到的是由海绵景观营造出的适合功能需求和氛围的环境。

  连片成网,“海绵”有助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

  “新建商品房小区整体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向新建商品房推广。”据市住建部门相关人士介绍,2017年,我市成功入选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集中在以梁溪区为主体的老城区古运河一带,主要对老旧小区、公共绿地、积水点进行海绵化改造,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在新建商品房小区的推广,系统推进,连片成网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开始初见成效。

  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举措鼓励新开发商品房小区提升海绵举措,通过住宅小区、道路、绿带、水系等综合海绵建设,发挥公共区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和净化作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和承载力。(葛惠、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