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太湖周刊

大运河,见证者

  □徐森宝

  我家住在大运河畔,蓉湖大桥堍。清晨,我悠悠漫步大运河旁,边呼吸新鲜空气活络筋骨,边观赏河中南来北往的船舶。

  我从小在大运河畔长大,记得五六岁时,每逢鱼汛期的晚上,父亲就带我选一处离吴桥不远的运河边用扳网扳鱼。父亲架好渔网,边给我讲故事边扳鱼,我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次父亲扳到了一条5斤左右的大青鱼让我抱,我一抱一滑、再抱再滑,鱼没抱住反倒弄得一身腥,父亲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

  家门前的大运河,有古运河、新运河之分:古运河是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无锡城区:自吴桥经三里桥、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全长约6公里,两岸民风淳朴,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新运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挖的,自黄埠墩叉河口至蠡桥处叉河口,我有幸参与了“开河”,开挖地段是如今运河西路的“木棉花酒店”旁。

  当时,开河民工多为当地农民,以生产队划分地段。父亲当时50岁开外,腰部受过伤,出河工有些力不从心。20岁出头的我在江南航运公司一个货运船队上工作,每年享有52天调休(休假),母亲便让我调休回家顶替父亲“开河”。当时农村干活比较随意,儿子顶替父亲屡见不鲜。开河是在冬天,气温零度以下,寒风吹在身上“瑟瑟抖”,吹在脸上“刮刮痛”,但能替父亲吃点苦、受点累,我不怕!经过40多人40多天奋战,父亲所在生产队“承包”的河段大功告成。

  记得当年新运河贯通后,现在的蓉湖大桥“身底下”,设置了渡口,起先是两条人工手摇的摆渡船,一条过去、一条过来,轮流往复;1980年后,需要摆渡的人逐渐增多,手摇渡船改为能载50人的轮船。

  2003年12月20日,蓉湖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位于新老运河交叉口,主桥长220米,其中主跨145米,桥面设双向六车道。它是当时全省首座独塔斜拉桥,也可以说是锡城当时外观最美最轻盈的跨河大桥。蓉湖大桥把盛岸路和县前街相接,不少市民前往市区有了一条“快速通道”。更重要的是,作为无锡交通路网的主骨架通道,蓉湖大桥成为连接宁杭、锡宜、锡澄高速公路的“西大门”,极大地改善了市内外交通条件。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梁溪区建区五年来,古、新运河不断锦上添花。古运河上,以运河公园为起点的水上特色游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外形古色古香内有现代科技加持的游轮上,游客们谈笑风生、品茗赏景,途经黄埠墩、江尖公园、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薛福成故居、南禅寺、清名桥等名胜古迹。白天,两岸风景如画,让人百看不厌;夜晚,万家灯火,色彩斑斓,宛如人间仙境。“茄子!”游客们在一个个景点,定格一个个美好瞬间。

  再看新运河,自吴桥至华清大桥两岸的景观带内,香椿树、柳树、桂花树等枝叶茂盛,绿草如茵,亭台、曲径、石凳、长椅点缀其间。清晨,跑步、打太极拳、跳舞的晨练者随处可见,眼前仿佛展开一幅全民健身图。入夜,两岸灯光璀璨,成为附近居民散步好去处。情侣依偎,夫妻携手,孩童嬉戏,朋友笑谈“家事、国事、天下事”……

  也许大运河开挖有我的汗水,也许我多年在船上工作,经常躺在大运河怀抱,所以我对大运河有说不出的亲近感。我最喜欢在朦胧夜色下,与家人一起在大运河畔散步,走走停停、说说笑笑。

  家门前的大运河,是梁溪区建区五年来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见证,亦是无锡向世界递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者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江南航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