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当时的无锡县(现锡山区)东北塘大陈巷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一名七旬老人被杀死在家中,凶手下落不明。这么多年来这起案件似未解之谜,一直萦绕在一任又一任办案民警的心头。30年沧海桑田,无锡警方不懈努力,如今终于将逍遥法外的真凶抓捕归案,为这起未结的命案画上了句号,为逝者讨回了公道。
七旬老人被害
时钟拨回到30年前,1991年2月21日,大年初七,家家户户还洋溢着过年的氛围。天气虽然晴朗,但依然寒冷,李婆婆一早从家里拎了一袋橘子,沿着村道来到江老太家。
江老太74岁,是村里的低保户,膝下无子,老伴两年前因病去世后一直独居,平时在家门口支个木板摆些冰糖、香烟售卖,逢年过节会有热心的邻里街坊来探望。
见大门紧闭,敲敲门屋里也没有动静。李婆婆心里直犯嘀咕,“奇怪了,难不成去干女儿家住了?”绕到屋后一看,后门竟然开着,李婆婆走到卧室,看到床上棉被、衣服盖得严实,掀开盖在头部位置的青色羽绒服,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
“啊呀!”李婆婆顿时大惊失色,手里的袋子随之掉落,几个橘子滚到了一边。“不好了,赶快来人啊……”李婆婆一边喊,一边往外跑。呼声惊动了村民,有位村民跑到东北塘派出所报了案。
不一会儿,警车停在了村口。“江老太平时为人和气,谁会下此毒手?”“年初五傍晚还看见的,之后好像就没见过。”“听说她家里有收藏古画,而且价值不菲。”村民们在拦起的警戒线外议论纷纷。
江老太家为两造砖瓦平房,坐北朝南,前造南面东间为客堂间、西间为柴间,前造北面为灶间;由灶间经走廊至后造,后造西间为卧室,也就是凶案现场。
现场勘查和走访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无锡市公安局组织市县两级警力,全力参与案件侦办工作。
凶手究竟是谁
“房间内有大面积的翻动迹象,大橱、床头柜、五斗橱、阁楼的箱子均被打开翻找过,经过清点,一些硬币、粮票等物被窃,可见嫌疑人入室劫财的目的十分明显。”曾经参与现场技术勘查的现退休民警顾伟良回忆,从尸检结合调查访问的结果推测,作案时间为1991年2月20日凌晨(19日下半夜),很有可能是夜窃转化为劫财杀人。
从地理位置来看,江老太家位于村子的中间,而且房子外形比较破旧,一看就不像是有钱人家。“嫌疑人为什么会选择去一个穷困的孤老婆子家中劫财?”时任无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的顾惠恩陷入了沉思。结合这个疑点,警方初步走访发现,有一些村民反映,以前村上一直传说,江老太家中藏有唐伯虎的字画,还有金器,家里很有钱。
“由此我们分析嫌疑人一定是对本村或被害人情况有所了解,很有可能与这个传说有关,于是我们把排查重点放在经济拮据、急需钱财、案发后突然离开本地的人,有针对性地排查可疑人员情况。” 顾惠恩立即组织警力开展排查走访工作。大陈巷及周围村落有关人员多达数百人,工作量很大,民警分片行动,每个可疑人员、每个疑点都逐一询问查证。
排摸、走访、调查,这一系列工作整整持续三个多月,询问走访卷宗记载了厚厚一沓,工厂、码头等周边地区查了个“底朝天”,可排查出的可疑人员经进一步查证均否定了作案的可能性,案件始终没有进展。
传说中的古画
无锡火车站广场上,跟平日相比显得有些冷清,可能是春节的缘故,许多人都忙着走亲访友、共聚天伦,有一个人却漫无目的地走着。
妻子和儿子春节前就回老家了,李某想起妻子回老家前和自己大吵了一架。“真是妇人见识!”他不屑地撇撇嘴,但想到结婚这么多年,还没有给老丈人送彩礼钱,李某虽然嘴硬,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有些愧疚。
闲逛中,他猛然想起之前去租住在东北塘大陈巷的妻弟家玩时,在一次闲聊中,说起了村上的传言。
“你家隔壁住的是个卖香烟的孤老婆子啊?”
“你可别小看人家,听说她老头子生前喜欢收藏书画,家里有一幅古画,价值六七十万呢!”
说者无心,但在好吃懒做的李某的心里,这句话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他心想,“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回老家买房子过好日子了。”
一个漆黑的夜晚,气温降至零下,村里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突然一个“黑影”来到村子中间的一造砖瓦平房,麻利地爬上屋顶掀开天窗玻璃,悄悄进入屋内。穿过天井进入卧室后,“黑影”拿着手电筒开始东翻西找,这时躺在床上的老太被惊醒了,从床上坐了起来。
“古画藏在哪儿?快说!”没想到竟被发现,“黑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见老太不作声,“黑影”拿出随身携带的刀抵住她的脖子,目露凶光,老太吓得高呼“救命”。担心老人的求救声惊动村民,“黑影”用刀刺了下去……
见老太没了反应,“黑影”有些慌乱,但又继续翻找,但只找到一些零钱、香烟等物。寻找古画未果,“黑影”打开屋子后门跑了出去。
持续多年不懈追踪
“此案不破,犹如一桩未了却的心事,总是让我们牵肠挂肚。”锡山区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张义远在东北塘派出所当刑事副所长时,就知晓这个案件。
每年,锡山区刑警大队、东北塘派出所会组织警力到村里走访,问问村里人是否有形迹可疑人员,是否有人来打听此案。刑侦技术人员也对当年现场采集到的生物检材不间断进行检验比对,多方查找研判信息,先后将生物检材发往全国300余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开展检验比对,并组织20余人次赴30余个省市级公安机关开展查询比对,希望能够发现更多线索。
多年来,一轮又一轮工作岗位调整,一批又一批刑侦民警更换,但无锡公安民警永恒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永远没变。案卷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发黄,警方追查的脚步不会停止。
2020年,无锡市公安局以侦查办案体系改革为依托,全力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此案也被列为重点攻坚案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好消息传来,省公安厅在一次生物检材比对过程中,比中一名嫌疑人陈奇,这令办案民警的精神为之振奋。
但是陈奇的身份经查证不是真实身份,民警又对陈奇的相关信息进行反查,发现在一起盗窃案件中,一名收赃嫌疑人李某的生物检材与陈奇高度吻合。经过背景调查,细致梳理嫌疑人李某的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等,民警发现李某有前科劣迹,且案发前在东北塘生活过,他的嫌疑重大。
警方对李某的落脚点开展进一步侦查,在确定其藏匿于镇江扬中后,民警立即赶赴当地开展线索摸排和蹲点守候工作。
审讯室里的较量
寒风凛冽中,警方周密部署,在李某居住地蹲守了整整一天后,2020年12月23日下午,在李某从工厂下班回到家门口时,民警果断采取行动将其成功抓获。
“我们是无锡的警察,你做了什么事自己清楚。”当听到民警说出这句话,李某沉默不语,嘴角微微抽动,却没有丝毫的反抗,仿佛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但是民警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因为此案时隔久远,且李某有过盗窃、纵火等前科,对抗审查意识极强。面对民警的审讯提问,李某到案后始终沉默不语,试图逃避自己这段不堪回首的罪行。
审查工作遇到了困难,但是民警毫不气馁。“只有坦白,才能争取宽大处理。你也要想想自己的亲人,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吧。”民警用亲情和政策感化,摆证据、讲道理,连续多日对其耐心疏导。
李某曾在2017年出过严重车祸,腰部、腿部都打上了钢钉,大半年瘫痪在床,而且被抓时已是60多岁。民警时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每天为他测量血压,和他聊聊家常,最终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
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本来想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
往事再度浮现
年轻时候的李某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风度翩翩。1977年在镇江扬中高中毕业后,学了一门手艺在老家做木匠。之后又去常州当兵,在部队期间,因持刀入室盗窃、纵火被军事法庭判刑。因为学了木工手艺,1984年他出狱后便在各个工地上打工,随后从常州来到无锡。由于聪明能干,李某没过几个月,便从木工变成工地的小负责人。
1990年,李某跟随无锡市一个建筑公司的土方工程队到东北塘合众玻璃厂工地挖土方,并与妻儿租住在工地附近的村子——大陈巷,他的妻弟就租住在村里江老太的隔壁。
做了几个月后,因工程队的工人与合众工地的经理发生纠纷,该经理就不让他们工程队做了,李某就去同一工地的另一个土方工程队干活。
1991年春节前,工程队的活干完了,李某就和妻儿搬到无锡火车站附近租住。后来妻子带着儿子与弟弟一家一起回了四川老家过年,而李某独自留在无锡过的春节,无所事事的他就犯下了这样的罪行。担心事情败露,他从无锡到苏州昆山,又辗转回到镇江老家,在一个小工厂打工,从此深居简出。
“由于李某在春节前就从大陈巷搬走了,而且在走访时从其妻弟处得知他们全家都回了老家过年,所以当时在排查时,他侥幸没有进入民警的侦查视线,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究逃不过警方坚持不懈的追查。”合上发黄的案卷,民警感慨地说道。
2021年2月5日,嫌疑人李某被锡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孙姣姣)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民警评案:此案中,嫌疑人本可有个光明的前途,如果他没有屡次违法犯罪,顺利从部队转业,可能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而因为一念之差、财迷心窍,结果大半辈子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如今一把年纪锒铛入狱,只有无尽的悔恨和泪水。他的人生,不得不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