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明明是缓解停车压力、减少泊车纠纷的便民好事,为何频频因收费问题引起市民不满?针对日益增多的投诉,20日和2l日两天,市场监管部门随机抽查了智能停车场收费情况。
抽查中,市场监管人员选取了富力喜来登酒店、湖滨商业街假日广场以及水浒城景点这三处停车场。首先检查了明码标价情况,检查结果比较规范,不存在先缴费再停车的问题。随后,由市场监管部门委托的技术机构检定人员重点对几个停车场出入口计时装置的准确性进行了检查(如图)。检定人员选取了相同的时间点,同时启动电子计时装置检定仪,将计费设备上与检定仪上分别显示的计时数据进行对比和计算,显示三家停车场计时收费装置的计时误差都在正负5秒以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60秒内误差”,检定结果合格。
“说明智能停车出现延时收费,焦点不在计量装置本身,而是整个收费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市场监管部门人士指出。因为识别系统的“缺陷”被指超额收费,一些停车场的经营方也感到了委屈。市内一家大型酒店的停车场被指出没有对非营运新能源车辆施行免费停放1小时政策,酒店方负责人表示,客人进出用车较杂,停车场进出的“绿牌”车也较多,但是目前收费系统还不能做到自动识别哪些车辆是非运营用车,靠人工识别总会有误差。
而当收费出现了问题却没有快速服务解决问题、后期维权成本高,进一步引起了消费者不满。消费者王先生在向12315投诉表示,智能停车收费还不如人工支付方式,人工支付至少有工作人员拿着缴费二维码,车主离开时扫码支付即可,如果收错了还能现场解决。遇上智能收费反而没处说理了,不缴费不能离开,缴费后想再投诉,但一想到为了几元钱又要等上几天,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价格处人士表示,2016年起我市开始探索智能停车收费,用机器值守取代人工值守,逐步改善市民停车方式的同时,而新型收费方式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部分能通过事前宣讲、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改善,部分则需要专业技术部门的介入以及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协调解决,加大了处理成本。
据悉,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配套,我市智慧停车建设进展不断,根据计划,到2021年年底将完成107个停车场建设项目,新增3万个以上公共停车泊位。如何从技术、服务、监管等方面综合提升智能停车收费的管理效能迫在眉睫。
(周茗芳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