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无锡高新区

项目发力 政策激励 科技引领

高新区铆足牛劲实现“开门红”

  □ 本报记者 张安宇

  人勤春来早,奋进争朝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太湖湾科创城建设启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出台、赴上海招商引资……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吴区)铆足“牛”劲,突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区经济保持了高基数上稳增长的良好态势。记者从高新区发改委获悉,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等指标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重大项目发力,积蓄强大发展后劲

  项目建设加快, 发展动能充沛。“2021年全区121个省市区重大项目总投资2097.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05.1亿元,一季度完成102.89亿元,投资完成率25.4%,为全年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有41个项目参加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90亿元,参加全市集中开工的项目数、总投资额、当年计划投资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8.1%、56.1%、112%。据介绍,这些重大项目呈现规模大、质量高的特点。41个项目总投资444.8亿元,平均规模大于10亿元,较上年增长25%。项目所在的产业结构更优,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项目34个,较上年增长25.9%。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无锡先导电子装备及材料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00亿元。

  下一步,该区将突出项目“主抓手”,加快中日韩(江苏)合作示范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园区优化提升,确保全年引进总投资超亿元项目12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超50亿元项目2个。

  出台激励政策,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年前在全市率先出台稳留岗、保供应、促增长政策,让外地员工更安心在无锡工作生活,让企业更加坚定发展信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仅工业企业留锡外地员工就有约17.8万人,较去年春节增加13.2万人,这使得众多企业能够不停工不停产。

  稳留岗、保供应、促增长政策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让企业能开足双马力生产。今年春节期间,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有 95%以上员工留锡过年,产线开工率达100%。今年农历春节第一天,公司举行了新增5000吨高镍产线调试启动仪式,预计可增加7亿元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星洲工业园今年春节期间4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提振,以希捷国际、英飞凌科技等为代表的园区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订单充足,企业留守员工超九成,生产线实现24小时不停运转。

  科技创新引领,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链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区科技企业快速增长,增加300家以上,增幅达150%左右,这正是高新区大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城建设呈现的可喜现象。

  今年1月份,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启动建设,将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策源地、科教资源集聚地、科创生态样板地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新城。围绕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方向,科创城构筑“一城、五组团、多点”发展格局,助力高新区科技创新又迈上新台阶。

  响应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高新区除了建设太湖湾科创城外,还在3月份发布了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产业园规划形成“一核双翼”战略布局,融入无锡“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新吴力量。

  在突出科技创新的同时,高新区着力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链,这一特点在招商引资中格外明显。今年3月底,高新区在上海举行投资推介会,共有4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其中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专精特新”的强链、延链、补链项目。这些都将为高新区发挥科技创新的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