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院校创新供给、专利平台赋能,开启了专利转化的新通道。日前,在无锡国际食品、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见证下,江南大学以5000万元的价格将国家级发明专利“一种高血糖人群专用米的生产方法”排他性许可给永恩冠粮常州粮食有限公司,并进行产业化实施。这是无锡近年来专利许可授权的最大一单。
基于“让高血糖人群放心吃饱饭”的初心,从2013年开始,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李永富副教授和团队开始研究全谷物杂粮蒸煮品质改良的瞬时高温流化技术,并用了近8年的时间构建了完整的产业化技术装备体系,开发出“谷宝慢糖米”产品。经过样本测试,该产品食后人体血糖反应低,高血糖人群可放心吃饱。团队首先和国内两家大型国企定向联系专利产业化实施,但因沟通不畅、答复周期较长等原因迟迟未见落地。
一项专利从技术转化为新产品走向市场期间,常容易因为较高的投资风险和专利保护不健全最终闲置。以江南大学为例,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超过2.7万件,位列2020年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第17位,但无效专利数量依然超过有效专利数量。为避免这项高价值专利“沉睡”,学校通过无锡国家食品与生物工程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专利做了总体设计布局。
无锡市国际食品、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负责人张勇介绍,专利转化不畅一般是两种原因:只有技术点,缺乏应用场景及市场化思维,无法高效落地产业化;或者是缺少培育和有效推广路径。“高血糖人群专用米”专利情况接近后者。平台第一时间做好了包括价值评估、专利保护、转化路径的总体设计,还对核心关键技术使用专利及技术秘密保护,形成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5项与美国专利申请2项的高价值专利组合,覆盖国内外市场,并发布了消息。
在全国巡讲推广中,因为当前市场上的降糖食品多以饼干、奶粉等辅食类为主,主食类稀缺,“高血糖人群专用米”一露面,很快就引起了嗅觉灵敏的企业的注意。永恩冠粮常州粮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平对宣讲中那句“为糖尿病人做一碗好饭”印象深刻。在仔细看过产权平台做出的评估和规划后,他向江大买了2吨实验产品,分送给300多个家庭,并做了跟踪调查。看到回收的数百份调查结果后,陈永平正式和学校谈了专利授权实施许可,参照运营平台评估,最终以5000万元谈定,首批产品将于6月上市。
“专利本身的高含金量和运营平台的高效操作,是这项专利顺利以超高价值实现产业化转化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凭借丰富的院校、企业资源和精准的匹配能力,无锡国际食品、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自去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运营核心专利超500例,减少了专利转化的中间环节,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配。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服务处人士表示,下面将以运营平台为突破口,推动产学研协同运用,促进一批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