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无锡高新区

专题宣讲全面覆盖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为民服务彰显初心

新吴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走深走细走实

  本报记者 张安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高新区(新吴区)快速行动、精心部署、拓展思路,坚持以上率下,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分类指导,提升教育实效,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全方位落实。“新吴区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的干事创业热情转化为勇当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能冠军’的过硬成果。”新吴区相关负责人说。

  宣讲深入基层

  形成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在学习,关键在宣讲。3月下旬,新吴区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作《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专题报告,为全区300余名党员干部讲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擦亮“新吴大讲堂”品牌。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吴区坚持以上率下,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的工作方案》,高频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专题学习。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基层党组织将党史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结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广泛开展专题学习。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学习近3000场(次),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学常新。

  新吴区结合实际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工作方案》,组建区委宣讲团17人和基层宣讲队110余人,组织“草根”宣讲员制作“百名党员对党说,百年百歌颂党恩”“红色记忆100堂党史课”等精品系列微视频,把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与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联系起来。全区累计计划安排宣讲450余场,目前已开展约400场,以专题宣讲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形成专题宣讲基层全覆盖。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4月下旬,大型红色锡剧《华阿金》在新吴区首次正式公演。演出展现了锡东抗日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华阿金同志坚贞不屈、坚守信仰、英勇顽强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气概,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党员和群众。这是新吴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创新做法。

  新吴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区注重用好用活当地红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如扎实推进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及英雄广场建设工作,建强筑牢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和锡东革命烈士陵园红色阵地。江溪小学把“秋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系统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新吴区还依靠“两新”党组织建设的良好基础,聚焦文明城市创建中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需求,引导634个“两新”党组织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解决群众困难的协同联动和常态长效机制,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出实绩、见实效。

  围绕群众需求

  加快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学党史、悟思想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新吴区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此,新吴区将加快推进相关为民办实事项目。

  教育、医疗、养老始终是居民关注的热点。新吴区今年将新建续建学校建设项目20个、改扩建4个。同时,建设学校地下停车场和学生接送系统18个。在医疗方面,将全力推进区公卫大楼、妇产医院、SK海力士医院、市人民医院新安分院建设,推进硕放、江溪、梅村、鸿山、新安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续建和升级改造。今后还将构建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提档“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如今,居民对公共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此,新吴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有序推进“1+3+10+N”文体设施布局,打造“10分钟文体圈”。围绕建党100周年等主题,今年将举办系列大型文艺演出24场以上,举办“高新区之夜”音乐节专场演出、新吴区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