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江抗军,打仗总是打胜仗,从不欺负老百姓,个个爱护江抗军……”这是80多年前,在江南大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歌中所称颂的“江抗军”,就是当时活跃在苏南地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波澜壮阔的抗战中,江抗军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鲜红的党旗飘扬在苏南东路大地上。
梅里古都伯渎河畔,坐落着一幢外观呈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风貌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纪念馆之所以建在梅村,是因为梅村是江抗东进的第一个落脚点和前进基地。”梅村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羊建峰说,江抗东进是新四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无锡、江苏革命史的重要篇章。纪念馆生动展示了江抗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成为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红色地标。
江抗东进征途中,三场战斗意义非凡
历史的时针回拨到82年前,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战略方针,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抗日。
5月8日江抗到达梅村,拉开了苏南抗战序幕,当时的总指挥部就设在陈四房村。为了扩大江抗东进的政治影响力,5月16日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在梅村小学操场举行了3000多人参加的欢迎大会。
追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江抗东进征途中有三场战斗意义非凡。
1939年5月30日,江抗二路司令吴焜率领的主力一部,在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双方激战半天,日军依靠装备优势,不断凶猛扑来。我方赶来增援部队迅速进入阵地,所有机关枪一齐开火,其中有一挺苏式转盘机枪,火力特别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直至傍晚,日寇被击毙30多人,其中有大佐一名。江抗首战告捷,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更极大地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9年6月中旬,为了策应茅山抗日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江抗总指挥部部署了夜袭浒墅关车站的战斗。浒墅关是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关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浒墅关车站驻有日军重兵,是日军运兵和转运后勤物资的重要基地。6月24日傍晚,江抗部队冒雨从梅村附近出发,直插浒墅关。深夜,经过近一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日军55人,车站基本炸毁,还炸毁了100多米铁轨,迫使沪宁铁路交通中断三天。上海各大报纸纷纷刊登江抗雨夜奇袭浒墅关车站的消息。这场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9年7月,江抗总指挥部决定,派吴焜率领江抗二路二支队和五路一部分的兵力,继续挥师东进,渡过了吴淞江,来到了上海青浦地区开展抗日斗争,不断打击日伪军。7月下旬,江抗夜袭虹桥日军机场,火烧停在机场的4架飞机,震动了整个上海市。第二天,上海租界的报纸纷纷报道“新四军夜袭虹桥机场”的新闻,茶楼酒家、大街小巷、公园里、电车上,到处都传颂新四军夜间奇袭的故事。新四军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更高了,更重要的是,此次战斗极大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江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那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睡的没脚床,喝的青菜汤,生的革命虫,长的癞疥疮。”当时在宿营地,江抗部队向老乡借来稻草,铺在地上,和衣而卧。开饭时,汤里没有油水,只有青菜叶子浮在锅里。因为条件太苦,每个人身上都长了虱子、疥疮,连司令员、政委也不例外。但大家毫不抱怨,更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江抗江抗,不断成长。”江抗东进近5个月,部队从东进时的10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开创了无锡地区乃至苏南抗战的新局面。1939年10月,部队西撤。1940年4月,江抗领导人谭震林将江抗东路司令部易名“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简称新江抗),9月,挺进澄锡虞地区,大刀阔斧进行扩军建政,创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黄鳝篓子背后,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行走在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里,水壶、医药箱、文件箱、大刀、菜篓……一件件实物,无不诉说着曾经的战斗岁月,而这些实物的背后,是无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
陈列的实物中,有一只菜篮子和一只黄鳝篓子,它们的主人,就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华阿金。华阿金是土生土长的梅村人,自幼父母双亡,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抗战爆发后,经过梅村老党员陈枕白的关怀和引导,华阿金毅然立志参加革命工作,担任我党地下交通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派王承业从上海来到无锡重建党的组织,组织确定华阿金为县委交通员,由他掩护照料王承业,他的家便成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1939年5月13日,沪宁东路特委机关移至华阿金家,同时在他家出版了特委党刊《江南》。华阿金家成了县委、特委两个机关的所在地。
华阿金为了保护党的领导机关,常常顶风冒雨站岗放哨。有一次,特委研究商量工作从晚上一直到次日凌晨,为以防万一,华阿金坐在门外放哨,搓了一夜的草绳。他经常乔装成“钓黄鳝”人,背着黄鳝箩,把情报缝在破衣里,或放在黄鳝篓底下的竹管里,用他的机智勇敢,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1942年5月22日,澄锡虞中心县委负责人在华阿金家准备相约几位领导同志研究工作。由于叛徒出卖,日伪军逐村搜索南下,越过伯渎河,包围了华阿金家所在的德仁里巷。日军挨家挨户地搜查,并把全村百姓赶到场上。日军十分恼怒,摆出一副屠杀的架势。眼看村民就要被杀害,华阿金挺身而出,大喊:“我就是新四军!”丧心病狂的日军将华阿金拖到村前,用刺刀将他活活刺死,身上留下了被戳的37个窟窿。华阿金壮烈牺牲,被当地群众誉为“刺刀下的忠魂”。
在江抗对敌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华阿金一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赵爱宝,被称为“无锡的阿庆嫂”,对外身份是梅村地区南新旅社的老板娘,其实是我党培养发展的地下交通员。南新旅社作为当时苏南地区的情报枢纽站,掩护过很多中共党员,好几位江抗领导人和中共无锡县委负责人是旅社的“旅客”。华阿金牺牲后,赵爱宝到处奔走,利用人脉关系救出了华阿金的大儿子。新中国成立后,赵爱宝受邀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庆典,并受到江抗司令员谭震林的亲切接见。
许爱娣,被称为“锡东的刘胡兰”,梅村东园南三房人,曾担任地下交通员,因坏人告密被捕,在重庆监狱受尽折磨,被毒打,灌冷水、辣椒水,坐老虎凳,甚至用大号缝衣针插进了她的十个手指头。但她坚定信念,宁死也不出卖党的秘密,最后英勇就义。
……
在拯救民族危亡的血火厮搏中,在大浪淘沙的洪波巨浪里,这些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闪耀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光。
吴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代代传承
在梅村,问起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无人不知江抗大名。在这段峥嵘岁月中,梅村是核心区域,是江抗东进第一个支点,也是老江抗和新江抗同时战斗过的地方。为铭记新四军东进抗日历史,无锡市委同意在梅村筹建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2014年4月23日纪念馆建成开放。
一位革命先烈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处红色遗址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热烈欢迎‘江抗抵锡东’”巨幅沙雕,展现了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与日伪斗争到底的决心。纪念馆设有日军侵占苏南东路地区、新四军江抗东进抗日、新江抗挺进无锡、新四军重返无锡、抗日志士彪炳千古五大展区,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模型、景观、雕塑等,全方位再现了江抗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每逢清明时节,一批批烈士后人和广大市民走进纪念馆,祭奠先烈,缅怀历史。
胜利来之不易,警钟尚须长鸣。为更好感悟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无锡的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史绩,今年梅村街道规划对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根据规划,新建纪念馆工程占地420平方米,面积是老馆的一倍,一层为实物展厅,收藏展示革命文物展品300件以上;二层为光电效果展厅,用VR等现代科技手段,沉浸式“再现”江抗历史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同时,在纪念馆西面新建一座占地4-5亩的英雄广场,通过英雄主题雕塑、现代先进武器装备模型展示等方式,展现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英雄广场项目,将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研究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古有泰伯奔吴,传承吴文化;今有江抗东进,弘扬红色文化,都为无锡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梅村街道副主任王岳表示,开拓、进取是吴文化的实质,也是江抗精神的内核,期望在这里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铁军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哥说 党史课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寻访红色地标全媒体新闻行动第九站,来到了位于梅村街道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顾问/ 接玉松 文字/ 杨明洁 供图/ 梅村街道
无锡日报社、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