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有把美人比作花的传统,比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等,但是,把花比作美人的,却很罕见,杜鹃花就是这罕见的存在,被唐代白居易誉为“花中此物似西施”。杜鹃花也是无锡市花,每年春季开遍无锡的大街小巷,蔚为壮观。四五月份到无锡赏杜鹃,是很多旅行者的年度重要规划之一。
无锡人爱杜鹃,喜欢研究琢磨的人也不少。在大成村的老房子中,有一处叫作大成斋的赏花宝地。主人朱跃先生很早就买下了这个老宅子,用来种花种菖蒲,“就是自己喜欢”。春和景明,本就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走进大成斋,各色杜鹃在屋内竞相开放,带来非凡视觉享受。这个两进院子的老私房,前厅是中式格调,中间的天井有园子,假山、流水,花就随意自然地被摆放在园中空地。
四五月赏杜鹃,之后是兰花,常年有菖蒲。这里是爱花人的聚集地,大伙可以带着自己的“宝贝”来,一同品评。也有的,带着自己珍藏的好茶,赏花之余品茗,闲聊一下午。或者什么都不带,纯粹凑个热闹,朱先生也会泡好茶水款待大家。
杜鹃的栽培者庄钧老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斋内不少杜鹃是由他们家栽培和研发的。“‘天女舞’是传统的品种,花的个头大,这盆‘龙敖’就是在‘天女舞’的基础上杂交培育出来的;这盆是‘洛神’,花型娇小,颜色丰富;这盆是‘赤羽’,颜色明亮。”庄先生家三代都种杜鹃,其祖父就是艺兰名家庄衍生。早年时,庄衍生从日本引种杜鹃,“那时候杜鹃花苗是相当昂贵的,而且引种的成活率不过60%—70%”。
杜鹃之所以能推广普及的关键在于迅速繁殖苗木。庄先生说,栽培的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除了掌握花的品性,还得有一整套成熟的翻盆、遮阴、灌溉、施肥、越冬防治病虫等养护管理经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引种以后,无锡杜鹃的种植水平就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上世纪70年代,庄先生的父亲开始试验西鹃嫩枝嫁接,用尼龙袋套在嫁接处。“嫩枝劈接的好处是操作简单,易存活,引种只需要剪取一段当年生的新梢。”庄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和父母一起做西鹃杂交。他说,他们比较重视亲本的选择,以色艳、花型美的“天蕙”作母本,以尖瓣类作父本。经过多年筛选,育成了“洛神”“玉蝶”“舞蝶”“雪浪”等很多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上世纪80年代还育成过花型套叠13层、花瓣多达81片的东鹃“桃绒”,这种形同文瓣山茶的新花型令人耳目一新。
“杜鹃一年就开放一回,花期多在四五月,夏鹃也有些,但不多了。”再过一阵子花就谢了,但是杜鹃的故事还在继续。(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