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财经周刊

大力补齐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短板

  近日,宜兴市正式开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金融惠民’行动”,据称这是宜兴史上规模最大、参与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金融惠民”活动。当地银行业采用“党建联盟+整村授信”的模式,将金融资源重点向农村薄弱领域倾斜,进而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种做法不仅令宜兴“金融惠民”更有力度,而且也颇具温度。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将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金融发挥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做了明确阐述,明确指出对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给予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以此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惠民”上的服务能力。其实,我市两年前就出台实施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多种创新手段,在重点领域加大支农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农业银行无锡分行、邮储银行无锡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锡农贷”“惠农贷”“富农贷”和“公司+农户贷”等共计30多种涉农贷款,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灌溉”无锡广袤乡村。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市金融机构在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中尚存在一些不匹配的问题,主要是与城市相较,有些农村营业网点相对较少,加上在农村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人员不多,就往往令“金融惠民”很难顾及更多需求者。尤其是农村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建设、大数据运用等方面相对滞后,令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机构首先应努力建立与助推乡村振兴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从网点布局、人员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紧,不能提供全天候普惠金融服务的弊端。其次,规范和约束小型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对于申报服务地址在农村的小型金融机构,要详细规定其业务经营范围,并通过从严监管、社会监督的方式,规范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为建设农村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奠定基础。再次,通过数字化建设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金融信息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网络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可喜的是,目前,我市有关部门在制定的“十四五”期间金融业提质增效方案中,正将农村金融网点布局、数字化建设等放在突出位置,以此大力补齐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短板。江苏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加快在农村“布点扩面”,而且在业务经营管理、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换档升级”,通过银团贷款、投贷联动等方式,为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输入更多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和集中授信等,进而不断做大做强自身营销业绩。如此看来,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建立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匹配的服务体系,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