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名师助力新高考

  殷蔚宇

  刘静英

  华激文

  徐敏华

  祝美

  编者按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一些人看来,大局已定无法改变什么,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实现自我提升的大好时机。如何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策略,充分利用好最后的黄金时间?今天,本刊特别邀请了我市多所高中名师分享他们的经验。

  化学

  夯实基础,重思维建模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殷蔚宇

  化学新高考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即学科本质价值、育人价值和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即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证据识别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江苏高考试题在变革中坚持化学学科素养和能力立意,在真实的情境中体现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同学们在最后阶段要注意复习策略。

  回归基础重梳理

  考生每天自己整理错题,进行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反应变化与规律等基础内容梳理,通过翻阅课本关注细节查漏补缺,并领悟教材内容与高考内容的内在联系。

  选择题训练防超时

  考生后期定时、定量、定性地加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务必在选择题上加大训练力度,强化训练时间(25分钟左右),避免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关注突破点重建模

  复习时仍要注意能有所突破。突破点即审题、思路方法、答题过程、答题规范。四大题型的考查重点各有不同,化工流程题侧重于工业流程相结合的无机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有机合成题侧重于有机官能团的结构与转化;实验计算综合题偏向于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反应原理综合题主要考查反应机理和规律的应用与分析。根据不同题型考查特点,通过强化训练构建相应的思维体系和答题的角度、层次、路径。研究考题,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共性、变化和规律,遇到新情境、新问法深度研读,重视从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型,提升学科素养。同时要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掌握考试策略忌浮躁

  通过做题模拟考试心态,关注考试时间合理分配,先易后难,得分优先,审题要慢,答题要快,把握节奏。遇到易题,小心陷阱;遇到难题稳住心态不纠缠。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改第一遍的答案。

  总之最后阶段考生多行动多实干多总结,每天复习不是一味追求“难、新、全”,而是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加油吧!等待你的必将是璀璨星辰!

  教师简介: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组长,无锡市市区学科带头人,无锡市优秀班主任,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生物

  明晰目标,拾级而上

  □江苏省天一中学 华激文

  在新课标、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的背景下,围绕《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纲要,本文对今年生物高考考前复习的几个关键点做了思考,期待与教师、家长、考生心智沟通。

  明确评价变化,了解命题趋势

  新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三个方面。“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

  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高考命题,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关注科学史和教材中具体实例的考查,在综合性、应用性方面考查力度加强,突出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生物高考考前复习要在“知识网络的完善、解题习惯的优化、科学思维的养成、真实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提升。

  明晰复习目标,解码真实问题

  高考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说,高三一轮复习是一个将教材由“薄”到“厚”的过程,那考前复习,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因而“双新”背景下生物考前复习,要纵观全局,整体把握,明晰复习目标,解码真实问题。

  错题背后往往隐藏着基础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答题规范的欠缺等。基础知识犹如散落在地的珍珠,需要通过错题重做,主动捡拾并进行架构。例如: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进行梳理,明确不同实验的实验目的、取材的部位(原因)、运用的原理等都是不同的……以某个知识为中心或知识链进行跨章节、跨模块的梳理,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树立全局思维,完善知识网络,可以完成一题到一类题的触类旁通。因而考前复习夯基础,补缺漏很重要。

  “双新”背景下生物试题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例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实验观察指标的确定;水中氧气的增加减少等。因而考前复习要以历年高考真题为载体,针对真实情境,领悟探究过程,找规律,强规范,提能力。通过梳理重要概念、经典实验,了解领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实验原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解题习惯:用生物学视角从真实情境(图、表、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判断考查方向——结合已知完成知识迁移——用科学的语言规范术语答题。希望各位考生明晰目标,拾级而上,金榜题名!

  教师简介: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生物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天一中学生物教研组长。

  历史

  用笑脸迎接高考,用自信战胜高考

  □无锡市第一中学 祝 美

  每年都有很多高三学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成功,成为一匹让人羡慕的黑马。那么,如何在最后的阶段冲刺成为一匹令人艳羡的黑马呢?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几点高三历史冲刺复习策略。

  坚定认真复习必有回报的信念不动摇

  随着高考的临近,频繁的考试和成绩的起伏考验着高三学子的学习意志。在此,我想说:“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当你学习信心动摇时,你就多看看班级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小伙伴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动力!相信每一份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统筹安排最后的复习任务

  在最后的阶段,要统筹安排自己的复习,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而是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从回顾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结构、抓住阶段特征、坚持限时训练和整理答题规范等方面展开每一天的复习,明确每一天的复习任务,让复习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最终能更有底气更从容地应对高考。

  回归课本,将基础知识再完整地过一遍。为了避免简单机械复习,你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必修再选修;也可以按照历史阶段的顺序,将每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融合在一起复习;也可以将时间顺序和专题相结合,如中国古代史部分,按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专题顺序进行复习。总之,选择能兴奋大脑神经的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

  梳理知识结构、抓住阶段特征。课本中知识点是零散而琐碎的,大家可以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抓住阶段特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如果不太擅长梳理知识结构,可以利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课标题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解答以专题为切入点的材料题。

  坚持限时训练和整理答题规范。坚持每天15-16道选择题的限时训练,这有助于保持题感和提高思维敏感度,往往得选择题者得高分。针对主观题,可以整理不同题型如小论文、史料价值论证、表格类材料题等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学会用历史语言多维度地分析历史问题。

  发扬不懂就问、直到弄懂的钻研精神

  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大家肯定会遇到不会的题目或做错的题目,这时大家千万不要放过它,一定要刨根问底。最好多去问问老师,因为问老师之前你肯定会先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就是理解记忆的过程;另一方面老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其他知识点,从而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的沟通,问题的解决,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总之,最后阶段一定要多问、多问、再多问。

  相信通过一天天积累,一点点努力,一步步前进,一滴滴汇聚,每位高三学子都能成为今年高考的黑马。

  教师简介: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课组长,高三年级副组长,无锡市历史学科教学新秀。

  地理

  觅得金针度与人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静英

  地理新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应紧紧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地理课程标准》对考查内容提出的要求,针对新的高考模式“稳中求变”和试题“易”“新”“活”的特点,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整理必备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涵盖了功能定位、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在复习的冲刺阶段,依然要围绕这一评价体系以考定教,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能力表现和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针对平时质量检测,特别是一轮、二轮复习所暴露的问题,精准施策,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

  将碎片知识纳入结构——为检索、迁移和运用提供支撑。围绕重要地理概念,运用概念图、框架图、模式图、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建构以学科逻辑为线索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知识应用的检索效率,为新情境下的迁移和运用提供支撑。

  将现实知识融入情境——让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模式、方法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由个到类”的归纳提炼,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知识构建到问题解决的升华,实现从“有模之术”到“无模之境”的飞跃。

  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关键能力

  地理学科考查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最后阶段,一要防止能力落空——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要避免能力跑空——机械重复和简单压缩,能力、素养难有质的提升。

  冲刺阶段的复习不必再多刷题,不如抽出时间,引导学生在两次“省考测试卷”和历年真题研究的基础上,揣摩“省考测试卷”和真题的设问角度、参考答案的表述等,进而研究这些试题中的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所蕴含的解题信息,归类整理,从而帮助学生促成知识与能力的二元融合。

  加强作答训练,做到规范答题

  找准试题考查内容和方向后,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过程与联系进行精确描述或科学阐释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答题时紧扣材料和设问角度,科学地使用地理术语,做到有条理、有主次、有结构、有逻辑的规范答题。

  关注真实情境,提升学科素养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选自真实情境,素材既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更要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因此,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分享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读这些地理时事热点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加强主题研究,聚焦核心价值

  虽然高考试卷题量有限,不同试题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但从整体看,试题均凸显了对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因此,即使是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也应抓住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进而在考试答题时,能更好地、自觉地将人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用于分析和解决试题中有关人地关系的系列问题。

  教师简介: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来,经历了多次高考改革;积极参与教改实践,研究地理课程改革新方案,形成“生活化地理”的课堂教学风格;曾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过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评分细则的制定。

  政治

  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热点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徐敏华

  政治高考命题注重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探究性等特点,试题依托情境材料,重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冲刺阶段,现就提高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效率提出如下建议。

  查漏补缺,夯基固本

  现行政治高考题型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对基础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教学中,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素养基础不扎实是导致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冲刺阶段,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在前期综合复习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回归基础和教材,做好查漏补缺,梳理整合。宏观上,要构建好“思维导图知识树”,理顺知识间内在联系;微观上,要注重每个具体知识点的准确理解记忆,特别对于原理、术语等要精准记忆,理解到位;另外,整理错题集,梳理易错清单也是夯实基础的高效方法。

  精选精练,题型建模

  在后期政治复习中,切忌搞“题海大战”,应避免低效重复训练。要精选精练,重点选择那些高考真题和各地的统考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这些题目历经专家审核,实战检验,是导向明确、优质高效的热身题。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保持良好竞技状态,但学生的反思总结、内化吸收则更为重要。学生要及时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规范,做好题型建模。可以从题型角度归类,如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型选择题、漫画题、箭头传导题等等;主观题中的图表题、评析题、意义题、措施题、探究开放题等等,通过明确各种题型的特点和作答方法,找到解题规范和思维路径。题不在多,贵在“举一反三”。

  关注热点,拓展思维

  以热点情境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是政治高考试题的鲜明特点。政治高考试题依托时政热点素材,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开放性思维和精准性思维考查并举,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必须将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结合,变“书本”为“现实”,放宽视野,拓展思维。今年重大热点较多,都可以和教材重点有机结合,成为今年政治高考命题的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提前思考解读,做到未雨绸缪。

  教师简介: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滨湖区教学能手,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长和高三年级政治学科备课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