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青城导社: 点燃无锡革命薪火

惠山区玉祁新桥村头,有一座古桥,建于1796年,至今仍在,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名录。1913年,16岁的糜文溶由这座桥走出村庄,开启了他的红色之路。

  糜文溶和青城导社

  糜文溶来到上海,先后在五金店和米店做学徒,又到餐馆当服务员。因为练得一手好字,他被中国现代工业的先行者、清末状元张謇和上海画家王震看中,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照相制版部,学习铜、锌版制版技术。

  1919年,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铺开,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全国,“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1921年冬天,根据党中央安排,时任浙江旅沪工人同乡会理事长的徐梅坤,拿着陈独秀的亲笔信到商务编译所跟沈雁冰(茅盾)取得联系后,开始在商务印刷工人中发展党、团员,筹建工会。沈雁冰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我主编《小说月报》,常常因为临时改换版面式样,自己到印刷所去(就在编译所的旁边),因此和排字及拼版的工人熟悉了,也认识了技术工人糜文溶和柳溥庆,这两位,文化程度相当高。”

  通过沈雁冰的介绍,糜文溶于1922年加入党组织,成为第一位无锡籍共产党员。1923年2月,糜文溶和二弟糜文浩利用回家乡玉祁过春节的机会,会同当小学教员的堂弟糜文中(糜辉)、“救国五七团”编辑部主任唐光明及华冠时、薛萼果(孙冶方)等一批进步青年,以及在外读书的学生共60人,商讨成立进步社团。1923年2月,玉祁诞生了由共产党员创办的进步团体青城导社。按民国时期的行政建制,无锡设有十七个市乡,玉祁的大部分地区和前洲属于其中的青城市。这也是青城导社名称的由来。

  1923年2月24日,“青城导社”成立大会在位于玉祁大墩的青城市教育会会议室举行。由于事先做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当天到会的社员和群众多达400余人。会议选举糜文溶、唐光明、糜文浩等7人为总务委员,下设宣传部、娱乐部、演讲部、研究会等社团组织。青城导社的成立,对无锡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启发民众觉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次成立大会上,糜文浩作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成立团体》的演讲,表明了青城导社追求进步、启发民众的宗旨。

  2月26日,《新无锡报》以《纪青城导社之成立会》为题进行报道:“青城导社成立之先声已志本报。兹悉该社于本月(2月)24日下午1时假大墩市教育会开成立大会,首行推选总务委员,当选者为糜允(即糜文溶)、唐光明、顾咏高、华冠时、糜文浩、陈愷、顾庆等七人,次推选各部部长。2时即举行成立式,秩序如下:(一)主席报告经过情形,及解释该社确守牺牲、奋斗、实践、诚朴、坚持等五项信条;(二)来宾演说;(三)社员演说;(四)丝竹;(五)幻术。5时摄影散会。是日,市民与会者约400余人,说者谓为青城市空前未有之盛会云。”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青城导社为中共无锡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了大批人才。青城导社社员以“牺牲、奋斗、实践、诚朴、坚持”为信条,表明了其坚定的反封建志向与强烈的爱国热情。社员们通过演讲向民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痛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和军阀统治集团卖国求荣的罪恶行径,揭露腐朽黑暗的社会现象,主张革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唤醒民众起来拯救中华。

  1923年2月28日,演讲团主任顾咏高偕同顾庆、糜文浩等,在浮舟、北七房等地巡回演讲。当年的元宵节这天,顾咏高、李振声、殷树菁、李伯敏、郑翔德、蒋高等又在玉祁等地巡回演讲,吸引了大量群众。糜文浩还以凳为台,就地演奏《梅花三弄》《行街四合》等曲调。此外,社员们还在玉祁、礼社办暑期学校,在大墩办暑期诊所,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在玉祁办暑期娱乐场,演出文明戏等,在无锡地区引起较大反响。

  1923年秋,青城导社成员糜文浩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他与无锡同乡安剑平、秦邦宪、严朴等进步学生成立了“中国孤星社”,创办《孤星》杂志,作为讨论社会问题、研究改造社会办法的园地。玉祁街道特地在文昌公园建立孤星亭以作纪念。糜文浩还主编了社刊《青城导刊》。该刊一共出版了六期,到1924年秋停刊,虽然时间不长,但对读者的思想转变和认识提高起到了一定影响,并对此后的大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启蒙和实践指导作用。

  1925年6月,糜文浩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糜文浩与纺织女工王彩贞结婚,由于工作需要,党组织决定调他们夫妇到位于上海四川北路正德里4号的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以亲戚的身份和王若飞同住一栋楼,王彩贞与王若飞以兄妹相称。糜文浩担任中共中央秘书,负责文件的起草、刻写、印刷和保管工作。王彩贞则担任党的秘密交通员,负责给周恩来、陈独秀、王若飞、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传递文件。

  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

  青城导社培养了无锡青年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意识,并走出了薛暮桥、孙冶方等进步青年,成为经济学专家。1943年春,薛暮桥来到山东根据地,主持开展货币斗争工作。因为有了薛暮桥的专业理论指导,所以新一次货币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年以后,北海币成为根据地唯一流通的本位币,薛暮桥指挥的这场“货币战”取得圆满胜利。

  1948年5月27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任命薛暮桥为秘书长,由周恩来直接领导,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12月1日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战争发展迅速,人民币的印刷成了非常艰巨的任务。糜文溶是中国照相制版技术的开拓者,是我国印刷界的技术权威。1946年,抗战胜利后,糜文溶赴北平接收敌伪时期的印刷厂,被任命为中央印制厂北平厂厂长,1947年调回上海任中央印制厂总管理处协理。

  1949年春,国民党计划在台湾开设中央印制厂台湾分厂,为溃退台湾做准备。党组织委派中共华东财办秘书长孙冶方通过地下党找到糜文溶,传达组织指示,希望他设法保护工厂,为建设新中国服务。糜文溶通过孙冶方介绍,与接管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姚桐联系,组织护厂工作,想方设法阻止国民党把设备运去台湾。在护厂过程中,他与高杰既阻运了许多器材,又保护了50多位地下党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中央印制厂上海厂整体搬迁计划化为泡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接管上海印钞业。当时上海聚集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官办和私营银行共48家,吸纳存款总额占全国的76%。接管上海金融业,意味着能稳定全国的金融秩序。渡江战役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一支代号为“青州纵队”的队伍,他们的使命是接管上海各种官僚资本机构与官僚企业。其中第八支队的目标是接管国民政府“中央印制厂上海厂”。这支接管队伍是由华东野战军所属北海银行与华中银行印钞厂的印钞人员所组成,人数约200人,负责人为时任北海银行发行局局长杨秉超和北海银行印钞厂厂长张瀛,他们随身携带第一套人民币钞票12种原版,准备接管后立即利用上海厂的设备开工生产。

  上海解放后,外滩6号——原国民政府中央印制厂总管理处所在地,成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接管组办公室。杨秉超、张瀛以军代表的身份会见原中央印制厂总管理处及上海厂的负责人糜文溶、高杰。5月29日,原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的印钞机开始转动,5月30日,第一套人民币一元券首次在上海的街市流通。

  此后,糜文溶被调往北京出版总署印制管理局,后又调到北京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及北京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工作。1953年,他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进行的“平行交叉上版法”和1957年该厂进行的“五合一色本法”的技术革新。还曾与柳溥庆、何步云等合作,编写《印刷词典》。

  宝哥说 党史课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寻访红色地标全媒体新闻行动第十三站,来到了位于玉祁街道的青城导社纪念馆。

  顾问 接玉松 / 文字 裘培兴 / 供图 玉祁街道、郭雨阳

  无锡日报社、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