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纵横 发布厅

愿作快舟桨,潮头再登高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纪实

  近日,上海华虹集团在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举行周年庆活动,庆祝无锡基地一期项目全面达产、提前实现月投片4万片目标。基地不远处,是投运刚满一年的220千伏文台开关站。它是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为华虹无锡基地新建的省内首座双层全钢结构开关站,作为其用户变电站的电源点。

  17个月建成投片,36个月实现月投片4万片目标,华虹无锡基地创造同类项目建设最快纪录的背后,离不开稳定而强大的电力支撑。数据显示,5月19日,华虹无锡基地的用电量已比去年同日上升了68.73%。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百年工商名城无锡要强化“C位担当”,在新赛道跑出新跑法。作为城市发展的“电力引擎”,无锡供电公司是无锡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正以坚定信念和笃实行动为无锡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增添底气和信心。

  重大项目落在哪里,电网项目就建到哪里

  2019年9月,华虹集团在上海市域以外布局的第一个大型制造业项目——华虹无锡基地正式投产。它是无锡加速融入长三角,以产业协同带动一体化,以一体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承接这个“巨无霸”项目,无锡需要拿出最有力、最高效的服务和支持。电力供应,是保障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2018年2月华虹无锡基地提出用电申请起,无锡供电公司便始终以服务好这一超级项目为己任,在2019年4月即完成临时用电方案的投运。2020年6月17日,220千伏华虹用户变正式投运,标志着华虹无锡基地电力供应由临时方案转换为正式方案。三年多时间里,无锡供电公司优质的电力保障与技术指导,赢得了华虹的尊重与信任。

  不仅是华虹,无锡供电公司在近三年中,先后完成了SK海力士二工厂、中航工业、LG动力电池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客户变电站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无锡正着力构筑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增长极,带动产业强市水平强势跃升。

  为了让电网发展与越来越高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快的产业发展深度契合,无锡供电公司正以建设500千伏“三横六纵十核”、220千伏“市域双环、分片互济”的坚强骨干网架和现代城市智能配电网为目标,推进各级电网工程项目建设,优化电网网络结构,预计三年内将主城区电缆化率提升至90%以上。

  随着无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大招频出”,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重大项目落在哪里,电网项目就建到哪里。”无锡供电公司发出了这样的承诺。2020年9月,无锡发布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旨在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打造出在国内具有独特地位的环太湖科技圈。这是无锡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一项长远战略部署,也是无锡供电公司持续发力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期间,无锡供电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在太湖旅游度假区建设220千伏拈花变,在集成电路集聚区建设220千伏鸿声变等重点工程,全力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赋能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毛细血管”融通了,民生“温度”就上来了

  4月19日凌晨4时,随着10千伏长青卡工业园联络线开关完成合闸,宜兴市太华镇1594户居民和企业用上了来自安徽省广德市的电,转供应负荷达1000千瓦。这是无锡地区首次实现跨省配电联络。此前,江苏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电力枢纽工程——泰州凤城至江阴梅里500千伏长江大跨越工程已于去年9月开工,一座高达385米的世界第一高输电铁塔将耸立在江阴江边的黄丹村。

  相比“大动脉”电网主网,配电网更像是“毛细血管”,虽然细小,却是人们最直观的用电体验,关乎着民生温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主网早已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互联,但配电网并未互联互通。宜兴和广德地处苏皖两省交界,配网之间处于刚性隔绝状态。一旦停电,即使邻省电力充裕,也无法及时输送。为满足交界处电力需求,宜兴与广德启动跨区域配电网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了两地10千伏配电网的贯通互联。

  “打通电网末梢,让电能的‘流动’畅通起来。”国网宜兴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当线路发生故障失电时,可由联络线转供电,实现快速复电,“双保险”模式下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跨省互联,惠而不费,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的体现。

  2020年4月,江苏宜兴、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三地供电公司就联合签署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能源互联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三地锚定企业、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区域合作打造能源互联网,在推进“一体化”供电保障、拓展“一体化”能源市场、优化“一体化”发展生态等方面展开合作,探索形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能源互联协同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毛细血管”融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暖。

  “以前人工卸一车茶叶得一个多小时,如今用了传送带,卸三车才用50分钟。”在宜兴西渚镇白塔村,村民谢惠珍高兴地说道,这套传送带买了好几年,今年才头一次派上用场,“之前因为电压不够,推着电闸也拉不起来。”电力供应足了,以往不敢想的新技术也能上马了。今年,西渚镇投资150万元,安装发酵、烘干型制茶设备10台(套),实施“电烘茶”技术改造。“我们厂用电负荷新增了100千瓦,年用电量也将增加20万千瓦时,但用能成本将比之前减少40%,生产能力也将提升120%。”西渚镇盛道茶厂负责人表示。

  太湖重现碧波美景

  绿色发展更有底气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蓝藻的一度泛滥,曾让“太湖明珠”失色。环境保护、生态发展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更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必要保障。随着长三角绿色发展共识凝聚,沿湖城市开启了联合联治太湖的新局面。近年来,无锡相继与苏州、常州、湖州等城市达成联合治水治污合作,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正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

  3月10日,太湖流域首艘电动作业船太湖电动001号在江苏无锡正式下水,其锂电池可以储存相当于5辆电动汽车电量。“马力大,速度快,还没污染。”作业船驾驶员李凤磊称赞道。据了解,太湖湖体原有游船、快艇、渡船、捕捞船、执法船等总量超1100艘。“十四五”期间,无锡供电公司将携手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与无锡市文旅集团,共同推动电动力捕捞船、执法船、渡船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据初步测算,太湖流域船舶全部实现电动化改造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0吨,相当于中和掉27563辆私家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太湖蓝藻捕捞治理能力将大幅提升,为太湖生态治理注入绿色动能。太湖隶属长江水系,推进太湖及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关系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岸电桩真是方便啊,以后停船在服务区不用再烧柴油发电了,没有难闻的气味和刺耳的轰鸣,晚上我也能睡好了。”在西漳工业园,船民老张熟练地把充电卡插入岸电桩,插上充电线,自家船上的生活用电便有了可靠来源。据了解,船舶靠港停泊期间,使用柴油发电机所产生的油污、尾气和噪音污染,成为影响港口及城市空气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无锡是江苏境内内河航运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无锡供电公司将内河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以内河水上服务区互联互通为契机,加快岸电设施建设,推动内河岸电系统一体化运维;开辟了岸电设施业扩报装“绿色通道”,提前开展配套外线工程建设,限时完成办电、接电流程;新建船舶岸电监控管理系统平台,用于监管船舶岸电使用情况,实现岸电系统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无锡市区已有60多个内河港口码头完成岸电设备安装,并将在年内实现市区内河码头全覆盖。

  绿色能源发展动力迸发,正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添亮丽底色。(陶蓁、岳芸、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