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施工的‘黄金期’,工人们正在赶浇最后十多块顶板,隧道全线贯通已进入‘百米冲刺’阶段。”昨天,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施工现场,技术主管刘胜洋站在5号仓临时大堤上感慨万千。放眼望去,几个月前,在一条破湖而出的隧道底板上撸袖大干的场景已不复存在,随着每仓逐步封顶回水,万米隧道渐渐沉入万顷太湖,国内在建最长的湖底隧道即将迎来全线封顶,苏锡常南部高速也将于年内建成通车。
预计8月份施工完成
记者获悉,目前太湖隧道南泉段距离顶板贯通还剩最后90米,马山段还剩450米,两段都将于6月底贯通,全线顶板贯通后,还将完成多次回水,直至隧道整条完全“潜入”湖底。在浇筑完成封顶的隧道内,机电装修队伍已入场,内饰装修、消防、照明和通风等设备开工建设,预计8月份施工完成。
近日,装饰一新的马山侧风塔在太湖中央亮相,碧玉螺似的造型和亮灯夜景被不少市民“晒”在了朋友圈,太湖隧道早日通车成苏锡常三地市民所盼。昨日,记者随着项目部工程车进入太湖隧道南泉段内部实地探访建设情况。路面宽阔、空间敞亮,“隧道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现已基本具备通行功能,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长的超宽水下通道。”南泉段项目负责人说。从南泉段入口进入隧道,约在1.85公里处进入湖底段,记者感到空气湿度更大、回声也更响,刘胜洋介绍,现在隧道内是自然通风,待通风设施建好,两座侧风塔投入使用,整条隧道的湿度和通风将保持一致,行驶的体验感也将更舒适。
防水工艺确保“滴水不漏”
从隧道内部出来驶入临时便道,站在临时大堤远远望去,太湖隧道已经部分“埋入”湖底,两个标段先后完成了多次隧道回水作业,“下潜”入湖达3.08公里,预计南泉段下一次回水,将是土建完工时最后一次回水。截至记者探访,南泉段隧道主体结构已基本成型,有几个区域隧道顶板暂时未封,主要留给拆卸台车和材料运送通道。
作为国内在建的最长水下隧道,防水工艺备受关注。据介绍,除了隧道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施工时,对隧道每隔60米一道的变形缝设置了三层防水措施,让水渗不进来;对整个湖底隧道外侧再包一层防水卷材,就像给隧道穿上一件“雨衣”,“雨衣”外还要再盖上一层混凝土保护层,确保太湖隧道“滴水不漏”。
打造全国首条“未来智慧隧道”
太湖隧道计划打造为全国首条“未来智慧隧道”。从效果图上看到,隧道设置了智能视觉系统和洞口距离提示特色标志,侧墙用“蓝”“黄”“绿”三种色带装饰元素,色带间采用几何渐变条带衔接宛如飘带,隧道顶部交替设置有三处“蓝天白云”和“夜晚星空”LED可变景观带,不仅美观,还能有效缓解驾驶员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中行车的紧张和压抑情绪。相关负责人介绍,隧道在地面沥青铺设、墙面装饰上采用了环保材料,并使用尾气处理降解技术。建成后,隧道内设置的路网衔接诱导系统可对拥堵状态下的交通流进行合理调配,实现区域路网交通有效疏导。
市民史女士盼着太湖隧道早日通车,这样她从工作地太湖新城回马山就更方便了,“现在走环太湖公路到马山,路上如果不堵车都要行驶50分钟,通车后,从太湖隧道‘下穿’太湖,15分钟就能回马山,能省下不少时间。”史女士说。太湖隧道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作为苏锡常南部高速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太湖隧道通车后,整条高速也将完成全线工程难点,通车指日可待。
不仅仅是一条过境通道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实现与苏、锡、常三市的高速公路环线直接沟通,让长三角城市联系更紧密。“对无锡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条过境通道。”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西接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东连苏沪高速公路,是长三角重要的城际交通要道,竣工通车后将填补我市高速公路环线在市区西南部的空白,改变我市对外交通主要集中在城市北部的现状,有效缓解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交通压力,此外,由于形成了沪宁间第二条高速通道,现有沪宁高速的通行压力将大大缓解。“项目建成后还有助于提升沪宁通道作为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功能,成为拉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沿线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孙倩茹、雷颖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