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英洁、周茗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奋斗史诗,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了辉煌、于探索中收获成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回看这一组关于无锡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显得格外有意义:
1949年,2.74亿元;1970年,11.03亿元; 1987年,103.61 亿元;1998年,1038.27亿元;2017年,以10313.07亿元一举跨越万亿大关;2020年,12370.48亿元,无锡站上了一个发展新高度。
百亿到千亿,用了11年;跃升至万亿,用了不到20年。经济建设发展壮大的“无锡速度”中,始终回旋着奋斗赢得未来的主旋律。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百年之际恰是新起点。
质效提升
城市因产业而强
前不久,市税务局发布了一个数据:全市增值税开票超百亿元的单户工业企业,由2016年的8户增至去年的22户,净增户数全省第一。结合“十三五”我市工业税收占比50.1%、开票累计增长63.1%的情况来看,税务局人士表示,这表明我市工业“体质”日益变强,实体经济基本盘更稳固。
百年工商名城,因产业而兴、因产业而强。从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到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深深融入无锡血脉中的发展基因,不断推动着产业迈向中高端,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产业强市主导战略,重振产业雄风渐入佳境。
一根棉纱穿越百年,无锡一棉的故事诠释了坚守实业背后的精进追求和自我革新。这家创建于1919年的企业,如今是中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的一棉员工减少四分之三,生产规模却扩大了五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持续下功夫,成为无锡的坚定战略抉择。据市工信局介绍,“十三五”以来,无锡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均明显提升,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量持续攀升,2017年利润总量突破千亿元,至2019年三年年均增速11%。
集聚重点领域、产业链的重点环节,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无锡新的制造业发展观,市场主体显示出强大的引领力。6月3日,先导智能发布了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的多款新品和解决方案;三个多月前,先导电子装备及材料项目开工,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材料产业集群。稳坐行业领军企业的先导,更想做“产业链龙头”。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6241家,较2015年净增1180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达到4家,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有37家、比2015年新增13家。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两张榜单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制造业企业500强”连续14年蝉联冠军;2020年入围企业26家,比2015年增加5家。
自强争先
向科创要持续动能
GDP的核心和持续的驱动力,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先进制造新赛道上奋力领跑,与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同步推进的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为无锡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前不久一场集结了中国深海深空最尖端技术的展出,在无锡引起全城轰动,不仅是国内两个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首次亮相,同样也是无锡产业硬核实力的一次“检阅”。据统计,有超过100家无锡企业深度参与了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的核心研制任务。
航空发动机,被喻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亚科技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埋下“创新”基因,重金聘请一支以色列专家团队构建航亚的专业化,立志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企业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已在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的leap发动机上批量应用,实现了进口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成功坐底大洋最深处的“奋斗者”号潜水器,在无锡完成研发定型、总装和陆上联调、水池试验等关键环节任务。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本地近30家企业参与协同攻关,两代潜水器核心的钛合金半球设备一次冲压成型,便在惠山一处并不起眼的车间里完成。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早在40多年前引入“星期天工程师”的时候,无锡就意识到这一点。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三五”以来,无锡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动力持续增强。8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下转第2版>>>
“无锡速度”,以奋斗赢得未来
上接第1版>>>10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0年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达295家。
迈向下一个万亿GDP,发展新动能必然来自于科技创新。以“太湖湾科创带”的战略升维为标志,无锡对科创的重视上升到全新高度。去年,无锡发布了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在未来5-10年间,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年5月27日,沪苏浙皖的两区六市又就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开启长三角核心区域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勇立潮头
蹚出通往“未来”之路
GDP数字不断刷新的过程,也是产业迭代的过程。在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的另一面,不断培育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无锡在过往数年的战略布局中时时闪现出超前谋划的前瞻光芒。
2009年,“物联网”还是一个让人深感新鲜的名词。那年,无锡由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以物联网为主体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以一座城市的先行先试,为中国物联网发展蹚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如今,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增至3100亿元,规模全省第一。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从标准、产品、装备、生产线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完整体系。这几年,智能排产、工业AI、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概念由非常到寻常、从实验室到落地应用,数字化与制造业不断加深融合。
普天铁心,锡山区一家普通的变压器企业,被数字化的金手指点过之后,人均产出达到600万元,物联网系统和软件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重构了企业的内核。
以“自建数据中心+租赁IDC”模式构建部署混合云,一汽锡柴搭建以现场数据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个覆盖产品设计、采购管理、生产制造与交付等主要业务的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助力。
“十三五”时期,我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10个,建成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24个,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7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8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助力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无锡的优势产业板块逐渐隆起。物联网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20%,到去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至1421亿元、居全国前列,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销售收入增至280亿元。
有研究成果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数字革命,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
5月6日,无锡成为住建部和工信部组织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从2013年入选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到2019年获批工信部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此次入选“双智”城市,意味着数字时代息息相关的两条发展路径正式交汇同行。
放大数字经济在经济提质增效中的变量效应,无锡面向未来,勇向潮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