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人交通事故多发、频发。2021年1月至5月,全市共发生涉及老年人(60周岁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051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60%。为减少和预防老年人道路交通事故,他们的出行交通安全需引起社会重视。
早晚买菜、接送孩子为事故高发时段
从涉及老年人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看,上午6时至9时及下午4时至7时为老年人事故高发时段,占事故总量近七成。其中,上午6时至9时,多数老人外出晨练、买菜、送孩子上学;下午4时至7时,老人接学生放学、出门散步的出行需求较大。而以上两个出行高峰恰好是城市交通最繁忙的时段,车流、人流密集,老人出行风险增大。
4月19日上午,61岁的张某驾驶电动自行车送孙女上学途中,在经过一处设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老人腿部骨折。交警在调查中发现,张某存在闯红灯的违法行为。
实际上,老年人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已经成为该群体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老年人交通亡人事故中,该人群因违反交通法律法规承担事故责任的占一半以上。其中,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的占13.2%。以上事故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有横穿马路、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由于部分老年人没有接受过交通法律法规学习,安全出行习惯和文明交通意识欠缺,导致他们出行“跟着感觉走”“哪里方便走哪里”,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极大。
老年人骑乘电动自行车、步行易发生事故
交警在工作中发现,老年人交通事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为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此类车辆车速快、安全技术条件差,对驾驶技能要求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受身体条件限制,不能很好控制车速、车距、方向,遇到险情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更严重的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下降、骨骼较脆弱、心肺功能较差,发生事故后,他们往往受到更严重的伤害。2021年1月13日,71岁的方某驾驶电动三轮车行驶至锡山区泉山路锡港路口时,与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导致老人方某受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经调查发现,卞某存在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及逆向行驶两项交通违法行为,最终认定其负事故主要责任。
此外,很多人认为相对安全的步行,也是老年人交通事故中涉及最多的交通方式之一。
2021年1月16日,87岁老人乔某步行经过滨湖区新八路南湖路口北侧时,与一辆货车相撞;2021年3月14日,80岁老人过某步行经过锡山区春鑫路许巷路口时,与一辆三轮车发生碰撞。这两位老人均在事故中遭受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两起事故中的老人均存在通过路口时未走人行横道的行为,其中一位还同时存在闯红灯的行为,因此均负事故责任。
“在梳理同类案件时,我们发现,老年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护栏是导致其遭遇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房子元介绍,“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不按规定佩戴头盔,往往会加剧事故后果。”少数老年人甚至认为不论他们在哪里走、怎么走,汽车、电动车都会主动让行,因此安全风险陡增。“每次处理老年人交通事故,心情都很沉重。”交警希望此类悲剧不再上演。
交警呼吁:老年人平安出行需社会共同努力
“骑电动自行车别忘了戴好头盔,防止发生意外!”“外出赶集办年货一定要乘坐正规车辆。”1月12日下午,锡山区鹅湖镇松芝村,交警挨家挨户开展“美丽乡村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锡山交警结合老年群体认知规律,拓展了地方戏、大喇叭等载体,将交通安全“送上门”。
此外,全市交警部门还广泛深入社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体育公园等老年人密集出行区域,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以微电影、短视频、宣传手册的形式进行宣讲,增强他们“知危险、会避险”的安全意识。
近年来,无锡交警持续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他们将老年人安全出行需求列为道路新建、改建、治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优先予以治理老年人事故多发路段。在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需求较大的路段,增设过街设施和预警提示设备;在发生过亡人事故的斑马线,增派警力值守。他们还加强治理老年人不按信号灯通行、翻越护栏、逆向行驶、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重点违法行为,提升交通守法率。
同时,交警呼吁全民动员,共建老年人交通事故预防屏障。街道、社区对老年人开展“一对一”帮扶,开展经常性上门宣传教育;教育部门创新“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传,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校园素质教育,并带动家中长辈安全文明出行;社区开展违法集中曝光,对老年人闯红灯、走快车道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交通宣传栏张贴曝光;多部门联合查处违规生产、销售、改装电动二、三轮车违法行为,解决货车、农用车辆违法载人管理难题,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