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本月, 随着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无锡物联网和智能制造行业企业迎来了一波利好:针对这两个行业专利申请的审查、确权、维权等专业服务大大提速,其中涉及量最大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由平均6个月缩短至10天以内。
优化营商环境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眼下,国内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都在上升,在同质化现象慢慢趋显的背景下,“创新”成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最强抓手。如何创出更多的“第一”成绩、“唯一”经验?擦亮“无难事、悉心办”服务品牌,无锡迎来新的挑战。
量身定制
如何让“快”更有意义
压缩办事环节、节省办事时间,快和更快,是大多数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第一着力点,如杭州深入推进“分钟制”“小时制”,已实现不动产登记45分钟办结。“提速”,也是贯穿无锡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词。在今年发布的无锡优化营商环境4.0版中,企业开办全流程已从6个环节压缩至“登记注册、一照准营”2个环节,最快实现0.5天办结。
提速是否对于所有的市场主体来说都具有意义?
“审批手续上需要两天还是一天或者半天,对一般企业来说差别大么?什么样的企业对速度的渴求是最大的?”针对目前国内营商环境优化趋同的现状,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提出了“二板工程”说:在营商环境的建设中,带有较强的标准性是“地板”,创新性就是“天花板”。“地板”做扎实了,在“天花板”的问题上就要有所创新突破。在他看来,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适合特定行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所以,更加需要洞察企业的真正需求。
“产品畅销时间一般在半年。在保护中心成立之前,单件专利的审查周期最长需要22个月。快,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早占领市场、早得利。”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人士认为,这次创新性地为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两大支柱产业量身定制的“提速”服务,掐准了企业的需求。
打破均值
服务对象层次如何更丰满
“一些人才落户政策是针对大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制定的,而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因为缺少政策,连留住普通的外来技术工程师都比较难。”锡山区一家中等规模的制造企业负责人,每季都要为寻找部分岗位的技术工程师发愁。
营商环境发展的真正核心是市场化,市场主体的感受是衡量营商环境成色的试金石。在零点有数系列研究中发现,困住营商环境创新步子的,有一点是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度被忽视了,即规模不同的企业对营商环境需求度是不同的。大企业的营商环境最容易获得地方政策的支持,小微企业也因“同情分”较易获得某些支持。相对的,中型企业的感知就没有那么强。
平均值对于不同规模企业而言并不意味着真实的获得感。
“尝试将服务对象的层次变得更丰满,也是一种新的突破。”市发展改革委人士表示,其实从优化营商环境3.0版开始,我市提出“颗粒化”改革,就是要尽可能地对过去没有仔细研究的服务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各类服务也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去构建。
这种分层服务的尝试首先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体现。充分利用征信服务在金融机构中的认可度,无锡目前正在市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银企对接专区,将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有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名单“点对点”推送至开户银行,督导银行“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下转第2版>>>
创新无止境,擦亮“无难事、悉心办”品牌
上接第1版>>>推动融资供需双方更加充分、有效对接。
视角优化
主体获得感如何更强烈
“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拿出了很多务实举措,但不知为什么,部分企业的获得感还是不够强。”来自企业的反应凸显出一个尴尬现状:虽然各项指标表现都很好,但是企业的办事体验并非清一色“好评”。
“即便是广州这样营商环境优化起步较早的城市,也逐渐发现企业的获得感会减弱。”袁岳指出,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从政府角度出发的改革效果将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要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获得感,需要服务者在改革过程中有新的视角。
“在3.0版实施方案中,落实惠企政策只是80项任务中的一项;到了4.0版,就已被提升成为五大领域改革之一,包含用地保障、劳动用工及人才服务保障、获得信贷、产业服务等四个方面15项改革任务。”市发展改革委人士表示,这些年无锡营商环境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不管动作做了多少,都以企业的感受和认可作为核心,并逐渐加强。特别是相对于前面几版聚焦于优化再造流程,4.0版更加突出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体现了政府服务企业时角色的不断自我调整。
相关人士也表示,在营商环境推进过程中,因为各相关条线权限制约、部门间信息共享无法全面实现,部分改革推进会较缓慢。但是新视角下,提供的服务会逐渐有层次、有高低,市场主体有更好的选择。多维度的优化视角,将形成建设性与创新性的营商优化突破点,构筑营商环境新格局。(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