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讲述、深刻的分析,弘扬江抗精神,传承红色文化。7月2日,2021新四军江抗理论研讨会暨梅村江抗精神宣传月活动在新吴区梅村街道启动。来自省、市、区各级党史研究及新四军研究学会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新四军江抗精神”为主题,共同交流回顾新四军在江南的革命历程和不朽贡献,总结提炼“新四军江抗精神”的核心要义,探讨进一步弘扬“新四军江抗精神”在新时代建设时期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意义。
江抗精神在炮火硝烟中锻造形成
启动仪式上,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作主题为“江抗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的主旨演讲,带大家一起重温了新四军江抗武装在苏南东路抗战史上的精彩篇章,分析了铁军精神与江抗精神的内在关系。
“梅村是一块红色沃土,82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江抗武装以梅村一带为基地,向常熟、苏州分兵发展,不断打击日伪,拔除伪军据点,消灭土匪武装,部队迅速扩大,苏南东路抗战局面由此打开。”常浩如说,5个月时间里,江抗部队发展到5000余人,装备大为改观,胜利完成了筹集“人、枪、款”的预定任务,取得了黄土塘战斗、夜袭浒墅关、袭击虹桥机场等一系列战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开创了苏南东路地区抗战新局面。“江抗精神就是在抗战的炮火硝烟中锻造形成的。”常浩如表示。
重温峥嵘岁月,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生动展示了江抗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在“茅山时空对话”环节,现场视频连线了如今住在茅山、已102岁高龄的江抗战士施光华。其女儿施立群代表父亲接受了记者的连线采访。“我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江抗故事。”施立群说,当年父亲从上海来到梅村从事革命工作,当时从梅村泰伯庙出发,江抗东进,有3000多名老百姓冒着寒冷的天气欢送他们,让他非常感动。
远道而来的原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新四军老战士蔡英的儿子蔡国江说,这次回到故乡,看到碧绿的田野,闻到清新芬芳的空气,感觉非常亲切,“想到父亲当年就是在这片热土上英勇奋战,再看看如今故乡的喜人变化,我非常高兴。”他的父亲蔡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上光刺刀伤就有两处。“虽然身经百战,但父亲从来没有以英雄自居,总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蔡国江坦言,父亲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从上学到当兵,再到以后的工作,父亲口中的江抗故事一直是他奋进的动力。
“今天要离开这生活半年多的孤岛,踏上革命的征途了……”主持人现场深情朗诵了一封特殊的家书——《汝晓钟关于1939年6月在梅村参加江抗的回忆》,带大家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行力量。
深挖红色资源,推出系列纪念宣传活动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江抗军,打仗总是打胜仗,从不欺负老百姓,个个爱护江抗军……”这是80多年前,在江南大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歌中所称颂的“江抗军”,就是当时活跃在苏南地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江抗东进是新四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无锡乃至江苏革命史的重要篇章。
梅村作为江抗东进的第一个落脚点和前进基地,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梅村街道充分依托“红色宝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各界一起牢记历史、缅怀先辈,为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传统做出了积极贡献。活动现场,江抗红色基地——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升级改造项目正式揭牌。20余位省、市、区专家学者受聘为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顾问。《江南烽火》出版签约,同时启动梅村江抗精神纪念月活动。接下来,梅村街道将推出红色路线发布、建党100周年灯光展、红色家书等20余个活动,进一步弘扬传承江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