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农村“三资”,关键是让制度的阳光充分照射起来,近年来,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各地通过建立规范化、公开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减少暗箱操作、随意处置、违规谋利、违纪违法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的使用效益,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锡山
公开邀标防止资金人情存放
本报讯 建好平台促公开、健全制度严管控,这是锡山近年来针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所探索出的一条长效监管途径,在促进农村集体资金透明高效运行的同时,资产资源配置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锡山运用信息化平台提升监督质效,将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情况、资产情况、资源情况全部纳入“三资”监管平台进行监管,全面实行“村账镇代理”,区域内8个镇(街道)完成了村会计委派交流试点。在此基础上,锡山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应进必进”机制,完成了全市首笔农村产权线上交易。
另一方面,锡山围绕专项清理和资产巡察发现问题,修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政策文件,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出租先付后租、履约保证、公开邀标、失信人黑名单等制度20多项。以东亭为例,自2019年以来,街道向各个意向银行发放征询函进行公开邀标,街道财政所、“三资”监管办将银行利率、融资工作力度等方面作为选择依据,按3:1比例选择确认资金存放合作银行,由各村(社区)在合作银行中选择存放资金的银行。此举不仅提高了村级集体资金的收益,防止了人情存放,更体现了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高漪玮)
新吴
“村务卡”实现财务非现金结算
本报讯 从新吴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区按照“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要求,多管齐下强化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筑牢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全方位加强监督管理,助推乡村振兴。到目前为止,全区9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已超过百亿元。
对于“三资”监管,新吴区注重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该区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及“户户通”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小组,负责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协调、管理、监督。各街道挂牌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具体研究落实“三资”管理各项事宜,对预算、审核、备案等事项监督把关。同时,新吴区依托“三资”监管信息中心和“三资”数据平台、“户户通”信息公开平台、e银通支付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等,实现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全程动态监管。目前,新吴区已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及配套政策,全区所有实行独立核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推行“村务卡”,实现村级财务非现金结算。
在“三资”监管工作中,新吴区相关部门每年定期邀请省里专家解读最新农村资产财务管理制度,邀请区纪委监委、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聚焦巡察审计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清理,强化监督检查,全力提升村级治理规范化水平。
(张安宇)
滨湖
“不见面”交易促进“三资”增值
本报讯 近日,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单位,滨湖区正式上线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系统三期平台,进一步推进村级“三资”交易阳光运转,助力居民致富增收。
“省三期平台相较于二期平台在功能上有很大提升,一是可以通过手机端完成报名、竞价等流程,实现全过程“不见面”交易;二是对租金等资金的管理更为完善。”据滨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省三期平台,近日,蠡园街道环湖社区建筑西路599号B幢12层1203室租赁项目,仅用8天就完成了全部交易流程。“不见面”竞价的方式,还减少了意向承租方往来交易中心的次数,大大降低了交易时间,促进了“三资”升值。
作为全面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专业平台,省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第一、二期平台在滨湖区上线以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6009笔、交易金额超12.67亿元,流转土地超1665亩,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产权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保障。近年来,为杜绝农村“三资”跑冒滴漏,滨湖区监管制度日趋精细,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的规定,建立起阳光透明的长效管理机制,更加扎实有效做好新形势下的“三资”管理工作。(周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