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旭根 周岚婷
经过历时1年半的升级改造,湖滨商业街将于下周全新开街。来自滨湖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这条1.1公里长、商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商业街正式签约入驻商户为242家。
“242”的背后,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商户业态,原来一条街餐饮商户超八成,现在91家纯餐饮商户占比仅37%,其他业态商户(酒店、零售、健身娱乐等)占比超过60%;二是商户业主年龄结构,“80后”“90后”年轻老板占比为75%。业态结构更优、老板趋于年轻化,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时尚、前卫的经营理念。
开街前夕,滨湖区主要负责人在调研街区时指出,要持续提升商业街档次品位,对标米其林餐厅、美团“黑珍珠”餐厅标准,引入更多精品餐饮,提供差异化服务;持续培育品牌,融合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提升文化内涵,营造舒心消费环境。
空间之变
商家可“外摆”,增设驻唱、直播空间
湖滨商业街自2008年开街以来,一直是无锡美食文化和夜经济的一张名片,日均人流量超3万人次。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日益提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街区拥堵、设施老化、停车困难等问题日渐显露,提升改造必须必要。
2020年初,湖滨商业街正式启动“三化”(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从空中到地下、从外部楼体修缮到内部油污管道净化,全方位推动街区“脱胎换骨”。
街面上,铺装花岗岩和彩色胶粘石近5万平方米,道路推行智慧路灯,兼具停车导视和智慧监控,同时增添成片的绿植。外观上,对主要建筑外立面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同步升级换代门头店招,在考虑整体美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门店的个性需要,保留特色。车位上,在科创园、综合体B区地下室等两处区域新增车位330个。
空间极度紧张,仍不断开拓停车新空间。对此,蠡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华解释,停车服务是现代商业街区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如果不做足文章,街区改造就会留有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商业街区公共空间更多用作通行、停车区域,这次升级改造新增霓虹灯景观、江南水街、音乐广场等互动区域,同时设置歌手驻唱、直播带货和休闲观光等公共空间。得益于休闲公共空间的增加,全新湖滨商业街营造出了美食、约会、闲逛、拍照、潮玩等丰富多元的场景,不同消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此外,街区还划出特定区域供商户“外摆”使用,进一步激发街区活力和动能。
业态之变
业态优化调整,商业链不断强链补链
新商业街美食版图大了,餐饮店家占比却降低了。“业态优化调整,在释放商业新空间的同时,也为商圈提档升级增添了发展后劲。”湖滨假日商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振凤称,这一年着重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针对性、具象性的品牌招商,不断优化调整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服务配套、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的配比,业态调整持续在做“加减法”:“增”时尚消费新业态,“减”重复、不符合需求的传统低端餐饮,在“一增一减”中街区变得更时尚、更年轻、更活力。
记者注意到,业态调整后品牌店占比提升至60%,胡桃里、正官庄、斑马精酿啤酒等新品牌餐饮不断涌现,同时青泰足浴、全季酒店、绿城假日酒店、星巴克、24小时便利店街友、濯清涟采耳等新业态商家加速集聚,未来还将招引影院等休闲载体,提供多维休闲体验。
业态增加,区域分布也进行了合理规划。升级后的新街区以蠡太路为界,东面以餐饮为主,西面以休闲娱乐为主,一动一静,业态兼容互补,商户服务互为补充,互为需要,在商业服务链上不断强链补链。
商户之变
3/4老板是“80后”“90后”,经营理念先进
“好酒不见”“签挂”“手抄板凳”“今日炊牛”“羊不凡”“活泼鲜跳”……改造一新的商业街上,无论是两侧闪烁的霓虹灯店招,还是各式街区小景,年轻、时尚的元素随处可见。
活力的背后,有一群年轻的老板和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4月进驻“签挂大缸烤串”主营烤串,创始人宋春阳是“80后”美女,她告诉记者,当前时尚餐饮消费主力都是年轻人,从经营方式到环境布置都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经营海鲜与火锅的七欣天负责人张红亮是个“90后”,坚持精选海鲜食材,同时与地方院校合作攻克海产立体养殖难关。用人上,也给出最大诚意。这几天“捞神”在招人,明确了从员工到营运经理的“五步”晋升通道。
滨湖区市场监管局蠡湖分局负责人说,除了理念创新,这群年轻的老板还特别重视安全管理,在智慧油烟系统、后厨环保设备(自助洗碗机、高温蒸碗筷、消毒柜等)等硬件上舍得投入,以满足消费者的品质追求。
街区管理手段上,改变以往“多头管理”模式、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同时,成立由城管、环保、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湖滨商业街综合执法联动部门,合力对经营规范、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等进行动态管理。
“作为蠡湖夜经济的重要支点,湖滨商业街改造升级只有节点,没有终点。”赵华说,要持续统配“动与静,传统与现代,文化、旅游与商业”等要素,将街区打造成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文化标杆。
图为昨夜亮化后的湖滨商业街一角。(吕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