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警方周刊

面对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法

​这支数据战队奇兵制胜

  研判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4人,抓获在逃人员19人,搜集研判各类情报线索108条,提供数据赋能研判支撑317人次……这是“新吴必达”数据战队成立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网络化、隐蔽化、跨区域化……面对犯罪手法的不断翻新,公安机关侦查手段也正在不断提速加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新吴公安主动探索、创新实践,持续推进数据赋能,为打击破案、服务民生带来全新视角和思维方式。2021年4月,“新吴必达”数据战队正式组建,承担起支撑实战、赋能全警、服务全局的职责任务。

  迭代升级:来源于实战,反哺于实战

  大数据,早已成为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利器”,在多个领域被深度运用,那么,“新吴必达”数据战队相比以往依托数据汇聚研判的工作模式,又特别在哪里?

  “从前我们大多是通过数据来完成特定的、单项的任务,现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注重由此提炼总结出经验规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产品,以面向具有同样规律的案、事件。”新吴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朱传拯介绍到,“提炼总结的过程,可以令这些来源于实战的数据,服务更多实战,拓展数据深度运用,真正实现效能扩大化、甚至最大化。”

  在警力有限的现实条件下,精准布防在压降案、事件方面显得尤为必要。上月,在对近年来全区警情、居民小区案件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朱传拯发现,这成百上千万条的数据过于庞大,常规分析软件根本无法正常运行。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写出数据分析代码,形成数据分析模型,随之呈现的,是全区多个居民小区、多条道路需要重点安防、技防的部位,分局随即对技防、巡防力量作出相应调整,全区可防性案件显著下降。

  用数据“打”数据:从盘根错节到迎刃而解

  2021年4月,新吴公安分局接报一起买卖收藏品诈骗案件,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背后非但牵涉三家诈骗公司,更是起连环诈骗案。嫌疑人到案后,数百张银行卡交易记录、上万条聊天记录以及嫌疑人间错综复杂的层级关系,都需要一一查证。

  数据战队的加入,将这项巨大工程进行了极限压缩,原本可能需要花费十多天的工作量,仅用半天时间便可以完成。“可视化数据分析法”是专门针对团伙案件或是网络诈骗、赌博等大数据量案件的常用方法,通过模型分析,盘根错节的人物、物品的内在关联便可通过数据图表的方式呈现,清晰直观。

  融合多支侦查力量、汇聚多方数据资源,“数据战队”成了办案民警侦破案件的“最强大脑”。“办案难免碰壁,联系下数据战队,说不定就会有新思路”,这是多名办案民警的心声,也说明了数据战队在服务打击破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建为战、练为战、管为战、战必胜”,这是“新吴必达”数据战队组建初衷,引领广大民警大数据应用思维和创新潜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业务实战的“双提升”。

  战队成员来自分局情报、刑警、网安、巡特警、派出所、警务工作站等多个岗位,他们“化零为整”,凭借各自优势特长,在队员间切磋交流、向上级部门学习取经以及实战演练中迅速提高数据运用技能,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化实战处置工作机制,成为拉动数据赋能更好更快发展的高速引擎。

  实战检验,奇兵制胜:12小时连抓3名逃犯

  7月3日,对新吴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潘凌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也是他加入“新吴必达”数据战队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一天:这一天,他在12小时内连续抓获3名在逃嫌疑人。

  作为便衣民警,潘凌云擅长抓捕,这在数据战队中也是很关键的一环。7月3日中午,数据战队研判出一名因涉嫌诈骗被上网追逃的嫌疑人,潘凌云即刻带人赴嫌疑人藏身地蹲守,四小时后发现骑车外出的嫌疑人,当即将其抓获。傍晚时分,数据战队又发来线索:另一名诈骗嫌疑人在某小区内出现,潘凌云火速赶往目的地。实施抓捕时,嫌疑人张某竟意欲逃跑,潘凌云紧追不放近2000米的路程后,将其制服。

  当晚21时许,数据战队成功研判出几天前刚因抢劫被宿迁警方上网追逃的嫌疑人轨迹。“抢劫性质恶劣,如果他再次作案,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连续作战,已经相当疲惫的潘凌云决定继续战斗。他和同事来到嫌疑人藏匿小区,小心翼翼逐户排查,成功锁定后又反复研究抓捕方案,与战队队友实时联动、有条不紊。约3个小时后,第三名嫌疑人顺利落网。

  在大量追逃工作中不断归纳总结,形成成熟的战术战法。“数据战队”结合数据分析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多种学科,开发出“疑难逃犯潜址预测”模型,为追逃实战指引方向。

  手段创新、战法创新,新吴公安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全力打造“新吴必达”数据战队,以应用孵化实现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数据赋能整体效能,积极构建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核心战斗力,加快推进全区公安工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平安新吴保驾护航。

  (王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