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晴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并且明确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百年前,从“五四”风云中走出的中国新青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炬,为风雨如晦的中国点亮了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一以贯之。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代一代中国人接续前行,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更需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有志气,就是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志气,就是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毛泽东当年面对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发出“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呼号;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到河北正定工作时的场景,曾经深情地说:“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正是这种强烈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做有志气的中国青年,就是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把“小我”的成长融入“大我”的发展之中;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闪耀光芒。
有骨气,就是要有刚强不屈的人格操守。骨气,就是攻坚克难的本领,就是孜孜以求的执着,更是负重奋进的脊梁。无锡一中1925级校友钱伟长,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决定弃文从理,因为他坚信,只有“飞机大炮才能救中国”;面对学不好物理的质疑,钱伟长更是坚定地说“学不好,就拼命学”。百年来的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钱伟长”,才有了今天“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做有骨气的中国青年,就是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就是要有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担当;就是要有从容应对、无惧挑战的定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真正做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有底气,就是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心力量。底气,是坚强弘毅的意志品质,是厚积薄发的精神内核。中国青年的底气,来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来自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如今的中国早已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有着“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宣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长在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强起来的伟大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梦、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历史映照现实、用历史远观未来。做有底气的中国青年,就要增强信心,提升力量;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观察世界大势、社会万象;就要正确处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挫折和失败;就要不断增加内涵、修养和学识,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做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最关键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练本领,提升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阔步前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培养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青年,是时代交给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精心培育能够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青年!
(作者系无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