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宜兴从一条水上游线出发,致力打造水上国际客厅,促进产城融合——

“东方水旅”,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蒋梦蝶

  近日,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对外发布了一个战略新规划——“东方水旅”。这不仅是宜兴立足全域旅游、打造的旅游新名片,更是立足未来、为城市发展赋能的一次深度思考。

  从一条水上游线出发,“东方水旅”包含城市资源整合、城市空间塑造等多个层面。如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如何通过水上国际客厅的打造,撬动城市多元业态的发展?又如何打开城市想象,促进产城融合?

  主客共享的城市空间,

  打造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宜兴提出要打造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塑造优势,放大影响力,需要标杆项目的引领。

  “打造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市,构建一个主客共享的空间新格局尤为重要。”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董事长王忠东坦言。目前,宜兴的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宜南山区,城区的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释放,要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动态人口的上升、消费的扩容,未来,城区要成为宜兴旅游的第一站打卡地。

  以水为形,依水而生,围绕三氿以及主城区河网水系结构特征,“东方水旅”项目构建的“一带一芯两翼”格局,架起了一条城市综合性展览展示走廊。而在这条走廊里,水上游线的开通将化静为动,串起团氿、城南河、东氿特色水系,将宜园、文化中心等景点、场馆融于其中,充分凸显人文、生态等城市特色。结合码头周边现状与规划,未来,东方水旅还将打造以码头为主题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主题业态。除此以外,还将通过“三氿十六桥”特色景观的打造,画舫、观光游艇等主题游艇的设计,重大项目的实施等,提升水上游线吸引力。

  水上国际客厅,

  撬动城市多元业态发展

  体现生态文明的西氿、打造动感创意的团氿……“东方水旅”对于三氿产业带上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思路清晰。未来,通过场景的打造、业态的导入,“东方水旅”致力将宜兴打造成为中国首席县域水上国际客厅,撬动城市多元业态的发展。

  据宜兴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带上已布局南顺面粉厂改造、梅林公园、皮划艇基地等多个重点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不仅有城市资源的盘活,更有城市功能的完善,可以说是水上客厅的“点睛之笔”。

  以南顺面粉厂改造为例,这样的一处工业遗址改造将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关键之作。以潮酷生活为定位,针对周边居民、商务人群、青年人群及旅客,南顺面粉厂将打造成城市潮酷生活集结地。据了解,该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动工,在改造中,将保留原厂区8个仓桶,设置商业区、主题酒吧区、特色民宿区等,整体融于团氿风景区,打造活力码头,撬动城市夜经济、青年潮文化。

  除了美丽的生态景观、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活力的彰显更需要通过一些创新业态的植入,实现错位式竞争。在东氿区域,随着高品质的亲水空间将被打开,除了文化、演艺等传统业态外,体育活动的加入将提升水上客厅的“动感”。近期,“东方水旅”产业联盟正在水上项目开发、活动赛事举办上全面发力。

  打开城市想象,

  促进产与城的深度融合

  在“东方水旅”规划设计前,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对美国纽约伊斯特河南岸、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岸等案例做了详细分析,依托河流,这些区域所实现的不仅是文娱再造、区域复兴,更是产与城的深度融合,而这点正与当下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高度呼应。

  立足长三角,未来,作为“后花园”的宜兴更有可能成为科创、绿色等高端产业项目的选择之地。如何让这些产业更加青睐宜兴,让宜兴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宜兴需要以完善的城市服务、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做支撑。“东方水旅”这一载体是在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做铺垫,为城市能级的提升蓄能。

  在规划中,“东方水旅”以智能、科创两大理念为突破口,致力打造国家水旅科技创新发展先行区,全面对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眼下,这样的理念转变正体现在重点项目的打造上。以梅林公园为例,这里不仅将成为东氿南畔的生态地标,融合运动、科普等为一体的生态活力滨水文旅公园,更是一处科创未来中心,创新科技产业的“城市硅巷”。在公园周边,未来将配套建设科创载体平台,为产业项目引进提供场所,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