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警方周刊

无锡公安开启 执法规范化建设新篇章

  4月12日下午,滨湖公安分局民警周徐琦刚给一名犯罪嫌疑人办理了刑事拘留手续,他手机上的“智慧法制”APP就弹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提醒其要及时告知嫌疑人家属和制作刑拘后第一次笔录,并自动标注了案件到期时间。

  智能提醒办案,是无锡市公安局推进智慧法制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实战、实用、实效角度出发,市公安局聚焦问题导向、数据赋能、减负增效的目标,以推进“智慧法制”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执法办案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智慧法制“1+8”模式 打造助力实战的“导航器”

  4月13日,惠山公安分局民警杨开在办理一起寻衅滋事行政案件时,违法嫌疑人提出自己有自首情节,但杨开对嫌疑人是否构成自首的条件心存疑虑。于是他打开“智慧执法指引宝典”系统,在搜索栏目键入“自首”二字,系统展示了“自首”的概念、构成条件、认定标准以及参考判例,杨开进而认定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自首,并向嫌疑人作出解释。

  为筑牢公正执法这一从警之基,市公安局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管理,确保执法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此,公安专门打造了贴近基层实战的智慧法制建设“1+8”模式,即智慧“办案中心、音视频管理、执法指引宝典、笔录制作、涉案财物管理、行政案件量罚、案卷管理、研判分析预警”8个应用系统和1个智慧法制综合管理平台,全方位辅助民警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

  “如果说过去的法规库是‘大排档’,只能堂食,而且菜单眼花缭乱不知道点什么,那么我们的宝典就是‘美团外卖’,不仅能送货上门,而且想吃啥就送啥,做到精准推送。”法制支队五大队大队长孙思益介绍,“我们还新增了量罚偏移的智能分析功能,判断处罚结果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利用此功能,市公安局发现在一起吸毒案件的办理中,派出所自行对吸毒人员作出罚款500元的决定。但经过量罚系统的分析,发现该案件并不符合量罚标准,于是推送给法制部门,责令重新作出处罚决定。

  前不久,新吴公安分局通过智慧研判预警系统,发现辖区有20余起劳务纠纷警情中都涉及一个叫“汤某”的男子,而且发现有“被骗了”“不让其走”“拿刀威胁”等内容,立即交给办案部门进行核查。经过深入调查,警方打掉了一个隐藏在劳务纠纷背后,从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犯罪活动的涉恶团伙。

  “管理平台让执法每个环节都能‘管得住’,每处细节都能‘看得见’,每起案件都是‘明白账’。”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沈金栋说。

  派驻法制员制度 念好规范执法的“紧箍咒”

  近日,王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被无锡警方以涉嫌“帮助网络犯罪活动罪”顺利移送起诉,而这离不开派驻法制员的敏锐和细致。今年4月,王某等3人取保候审即将到期,如果仍找不到充足证据,那嫌疑人就可能逍遥法外。派驻法制员颜谷波认真阅读了案件卷宗,详细了解了案情,结合新的司法解释,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转变办案思路,改变案件定性,让王某等人最终落入法网。

  法制员是执法活动的“守门员”。为提高执法质量,今年3月,市公安局探索派驻法制员“嵌入式”执法监管的新模式,派驻4名民警到刑警、经侦、交警、治安等警种部门,充分发挥法律知识业务特长,聚焦重点警情、案件,通过网上巡查、线下核实、积案复查等方式,将执法监督、法律保障、服务实战融为一体。

  “百吨王”一度被称为道路交通的“第一杀手”,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还严重损害公路和桥梁运行安全。4月28日,交警支队惠山大队民警在某工地发现一辆挂车上装载了许多石头,经过磅总重为103.46吨,而该车的核载重量为49吨,超限100%以上。经调查,该公司老板范某为追求经济效益,默许张某驾驶超载的重型半挂牵引车。此前遇到这类案件,交警部门通常以行政处罚为主,现在则会由派驻法制员主动介入,对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新的建议。5月1日,犯罪嫌疑人范某、张某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派驻法制员既是监督员,也是指导员,在实战中监督,在监督中指导,不仅与被派驻部门相互协作,还要帮助完善规范执法机制,防范案件执法风险,做到助力而不泄力,助战而不阻战。”法制支队三大队民警洑文超介绍,今年3月以来,各警种部门均未出现超期立案、拖延办案等情况。

  派驻法制员还要督促各警种部门积极履行自主执法监督职责。今年以来,治安支队下发网上执法巡查通报6期,督促整改问题179项,内保支队下发行政案件简易程序、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执法情况通报16期,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75项。

  高质量实战练兵 做好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抢劫、抢夺,一字之差,‘名相近,性相远’。根据刑法规定……”8月21日下午,全市公安机关法律知识竞赛在警校拉开帷幕,各参赛队伍针对刑事焦点案例,围绕案件定性问题展开激烈辩论,选手们把赛场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火药味儿”十足,可以说是无锡公安法制系统的一次“华山论剑”。参赛选手们思维缜密、机智应变、妙语连珠,展示扎实的法律功底、昂扬的精神风貌、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默契的团队配合。

  平时多一点苦功、多一点汗水,现场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胜算。为深入推进全警学法用法,市公安局以行政复议应诉竞赛、刑事辩论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将法律练兵常态化融入一线实战练兵,让民警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办案流程、提升执法能力。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升法制民警综合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法治工匠队伍,6月28日,全市公安法制部门执法监督岗位第四轮联赛举行,来自各分局的法制民警、派出所法制员组成的11支法制数据战队参加本轮竞赛。

  “犯罪嫌疑人余某入户盗窃一次,不属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不能延长刑事拘留期限至三十日。”“在郭某刑拘期限届满前,已完成了主要取证工作,应立即提请逮捕,不应再取保候审。”竞赛通过线上交叉巡查抽卷,找出疑似执法问题,线下互相抗辩质证。经过评审组确认,的确存在问题的,采取清单式管理、销账式整改,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人,做到个性问题立即改、共性问题系统改、深层次问题持续改。

  7月26日,2021年度全市公安法制条线民警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警校开班,全市公安法制条线民警、基层所队法制员、相关警种部门法制员共260余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拓展知识储备,提升执法能力,为无锡的公安法制工作积蓄力量。(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