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唯
朋友去年退休,本可以放下担子一身轻松,安度晚年。但他或许在单位当了多年的一把手,被众星捧月惯了,退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对身边的人百般挑剔,逮谁训谁,弄得朋友和家人一个个跟仇人似的。就在上个月26日,朋友突发脑溢血去世。
朋友的突然离世,让我想到了自己。退休前,我也是单位的负责人,也曾众星捧月一般。退休后曾围绕身旁谦恭带笑之人一个个消失,而我似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这很正常,调整心态,没有什么可抱怨。于是,我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里的工作群全都删除。我明白无论过去的我工作多么出色,一旦离开,身上的光环就会自动剥离。你就是人群里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没有人会用特殊的眼光去关注你。
现在的我,除了每天到菜场超市买蔬菜和生活用品之外,写作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有朋友说我尽写那些陈年往事,沧桑味太浓。我的回答是,从那些陈年往事中能看到现实的影子,我很乐意把笔浸在陈年往事之中,眼睛却时时注视着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或事,都是飘动的云。它们相互映衬,方显出生活的复杂和丰富。现在,写作于我而言,顾忌没有了,矫情没有了,甚至文采也没有了,平实得像一个老农种自家的自留地,花啊草啊不关注了,关注的是实用的“果实”。
每天傍晚出门散步也是必修课之一。出家门不过百步就是环城公园。散步于我不仅仅只是健身,而更愿意把散步看作是感受生活之美的一种途径。春和景明,鸟语花香,悠游在微风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馨与烂漫;夏日荫荫,雨过天晴,流连在晚霞里,能够享受到夏天的浓郁与舒畅;天高云淡,桂香菊黄,缱绻在秋阳下,收获到的是秋日厚重的慰藉与满载的欣喜;山寒水瘦,银装素裹,在茫茫的雪野散步,放下了所有,完全地融入冬天的洁白与纯净中。在这样的四季里散步,既是一种陶醉,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退休后,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和大多数喜欢跟团旅游的人不同,我喜欢一个人独游。余光中曾说:“独游有双重好处。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一次次地赏读“无字之书”,看沿途的风景,听不同的歌,遇到不同的人。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一定会坐公交、进菜场、逛夜市,跟宾馆的保洁阿姨聊天,和出租车司机成了朋友。到最后,在我心目中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个城市和景点的名字,而是一种氛围,一种印象,一种气味,一种可以直接穿越时间浸润心灵的感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自由自在去领略一个城市,一段故事,一片风景,留下一串足迹,一路心情,一生回忆。
今年,是我退休后的第六个年头。面对余生,我没了孩童那般天真、虚幻,没了青年那般浪漫、多彩,没了中年那般强烈、进取。借用余秋雨先生在《关于年龄》一文所说的话:“终于到了老年,老年是如诗的年岁。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是啊,在如诗的年岁,用诗意的心情去欣赏和享受生活,老年又何愁不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