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破解“招工难”,需求侧要多发力

  □ 邢瑞莱

  与企业普遍用工短缺现象同时存在的是员工流失情况相当严重。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电子类企业,一线工人的离职率超过100%,最高的可达200%,相当于一年内要换两批人。这中间固然有用人单位生产忙闲不均的原因,更有企业劳动条件、薪酬水平、工作时间的问题。在劳动力输入型的无锡,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作业形式,不应该成为企业向地方要劳动力的理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无锡是经济大市、用工大市,各级政府部门为招工下了很多力气,但“招工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其实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的深层次问题愈加严重且显性而已。仅靠政府一方力推力保是不够的,更要从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身上来求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来一场招工和求职理念的革命性转变。

  作为需求侧的用人单位,在面临招不到人的问题面前,急需从自身的“吸引力”上找差距。最近,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反映,与企业普遍用工短缺现象同时存在的是员工流失情况相当严重。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电子类企业,一线工人的离职率超过100%,最高的可达200%,相当于一年内要换两批人。这中间固然有用人单位生产忙闲不均的原因,更有企业劳动条件、薪酬水平、工作时间的问题。

  笔者曾实地探访过无锡一家知名公司的仓储发件车间,几百名员工站在一条条作业台前装袋、扫码、分包,一干就是一天。这样的劳动,很难与“体面”挂上钩。类似于这样的生产流水线,还是应该致力于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劳动力输入型的无锡,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作业形式,不应该成为企业向地方要劳动力的理由。

  调查还显示,“996”的两班倒企业,很容易让劳动者望而却步。有一位同事的孩子,在无锡某民企工作,企业尽管还是“886”,也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接受,干了没多久就因为单休而辞职了。法定的工作时间,是基于对劳动者健康的保护,而现在确实有一部分劳动者甘愿用自己的休息权和“健康”换金钱,说到底,也是被迫于增加收入的需要。正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求职需求之间的落差,使得“用工荒”现象才会如此凸显。

  一个企业如果有足够的对劳动力使用的尊重,合法规范用工,让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用工的稳定率就高。调查报告也反映出,严格遵守工时规定的企业,员工流失率非常低。“996”工作制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定性为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是帮助企业招人留人的重要举措,用人单位有义务构建良好的职业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人力资源。

  当然,作为劳动者一方,择业观念上的偏差,也是造成“招工难”的重要因素。学历与技能的不对等,现实与理想的不通融,让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国家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劳动者就业不缺岗位,缺的是自己理想的岗位。如果能及时扭转个人的择业执念,放下身段,从最基层做起,相信努力比学历更能成才,就业在无锡绝对不会是一道难题。而政府在这中间需要有更精准的政策扶持,譬如在各种“补贴”的条件设置上,要向“岗位”倾斜,减少“学历”条件的唯一性,鼓励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和企业一线。

  (作者单位:无锡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