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发布厅

打造标准化高地 共绘“强富美高”蓝图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铸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无锡自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城市、2006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来,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年、2015年我市先后出台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扶持,激励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至今,全市由企业担纲的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已达85个(其中国际11个),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支柱产业,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有841家企业主导和参与了2026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2项。全市建设国家和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3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公共服务等标准化试点达到103项。

  无锡标准化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

  近年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实现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将标准化由传统领域延展到新兴领域,从工业领域拓展到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把“标准化+”牢牢地镌刻到无锡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打造出一台“新旧”“内外”“政民”有机融合的“无锡标准”新引擎,从“标准”的角度完美诠释了“强富美高”的丰富内涵。

  产业“标准化+”加出新动力

  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创新成果通过标准迅速扩散,产生强大的乘法效应。随着现代产业新高地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全面启动,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希望通过标准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为此,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因时施策,有针对性地增强高质量标准供给,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标准升级引领产业提速。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32项,涉及20多种不同行业。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应补尽补,三年间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市级技术标准资助超过600万元。在“标准化+”的助力下,无锡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3%。

  无锡企业在这一轮产业“标准化+”中受益匪浅。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作为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175项。编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助推无锡成为国内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是全国潜水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借助“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的研发,积极推进潜水器标准的制修订和国际化工作。已发布潜水器相关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项,为无锡建成全球深海技术科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策源地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构建了包括国家标准374项、行业标准335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14项在内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在园区5000家环保企业创新性的开展产业标准化“试验”,取得骄人的成绩。园区规模以上环保企业超过200家,企业应税销售近500亿元。

  国际“标准化+”加出创造力

  标准是世界各主要国家争夺的战略性创新资源。近年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契机,鼓励企业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主技术融入国际标准,加快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培育壮大跨境产业链,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无锡企业纷纷在主导国际标准制订领域取得突破,“无锡标准”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目前全市已有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个,国际标准工作组(WG)11个,累计已有21家企业承担和参与制修订54项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张晓刚等国际标准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先后来访,无锡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地位与知名度不断提升,话语权不断巩固。

  无锡企业“标准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歇。

  江苏阳光集团自从成为全国首家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的企业以来,主导和参与制修订7项国际标准,并积极运作协调,成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引路人”。我国在ISO/TC 38中担任主席、秘书、召集人、项目负责人、注册专家数量由2007年的2个猛增至目前的40个以上。

  无锡市物联网研究院作为国际上唯一从事物联网、传感网标准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 WG)发起人之一,牵头和参与制定15项国际标准,2016和2018年两次获得中国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2018年发布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成为物联网的架构标准基础,2021年发布的《基于物联网(传感网)技术面向动产质押监管集成平台的系统要求》成为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集中体现了无锡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在标准的强劲驱动下,2020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3136亿元,聚集物联网企业3000余家,承担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工程22个,无锡企业承建的物联网项目已遍及全球78个国家830多座城市。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开始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ISO/TC 105)的秘书处,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承担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金属线材制品国际标准化)是全国首批获准筹建、省内首个获批成立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已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6项,《桥梁缆索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高强度钢丝》和《悬索桥主缆预制平行钢丝索股》2项国际标准为破解技术贸易壁垒提供了实践有效的标准方案。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是ISO/TC282/SC4(工业水回分委员会)秘书处和ISO/TC224/WG15(智慧水务工作组)召集人,也是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水环境技术与装备)筹建单位。研究院积极组建水环境技术与装备标准化产业联盟,打通“团标-行标/地标-国标-国际标准”升级通道和快速转化应用创新路径,主导制定《工业废水分类》等5项国际标准,标准应用于美国、新加坡等41个国家,构建了亚、欧、美、非24个国家工业水处理回用技术标准化创新体系,不断引领我国及全球工业水处理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化+”加出转型力

  传统产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当传统产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时,标准化可以增加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限制机会主义行为规则,促进战略转变。近年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地将“标准”这个催化剂投入到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本地优势传统产业中,通过火花四射的化学反应,实现升级提档。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标准化改造,用标准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真正实现“老树长新芽”。

  如今,传统产业“标准化+”的华丽转身在无锡企业的不懈奋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江阴市人人达科技有限公司从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厂,借助起草《橡胶地砖》《橡胶植草砖》和《塑胶排水盖板》等行业标准的契机,迅速打响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源源不断地获得南京全运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峰会、青岛上合峰会和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订单,并将产品推向印度、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江阴市洪腾机械有限公司累计主导或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21项,并通过标准专利转化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项,2020年完成销售3.5亿元,在液压缸这个传统产业领域打出一片新天地。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工作组组长单位,通过牵头和参与制定19项行业标准,获得187项专利,奠定了后处理行业“领导者”地位。

  改变先有产品再定标准的传统做法,通过标准先行,直接把顾客需求转换成产品标准,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和9项行业标准,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成为“一流企业定标准”的精彩注脚。

  民生“标准化+”加出凝聚力

  民生幸福也是有标准的。位于2020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以实施“标准化+民生”战略为中心,紧扣“微幸福”民生工程,全力建设民生服务标准化“生态群落”,探索出从“民生问题”加速向“民生成果”转化的理政惠民新路径,实现了在标准化中“解决诉求痛点,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幸福指数”。 2018年以来我市制定的市级地方标准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的19个,占已发布总数76%,充分彰显了标准化在民生保障领域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

  对此,无锡百姓深刻感受到,在幸福感成绩单的背后,市场监管人“民生服务标准化”的坚定信念。

  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面对服务人次比高达1:37000的严峻局面,始终坚持“标准引领经办”理念,通过流程改造,减少经办环节51个、减少申请材料81份,综合办事效率上升28%,服务质量满意度从93%上升至96%,经办差错率从0.8%下降到0.05%,形成“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标准化服务模式。牵头制定《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2项国家标准,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原无锡市国土资源局以标准化为抓手,首创以“全流程优化审批、全区域便民服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节点效能监管”为内容的“四全”服务模式,提出“同城通接”“就近办理”“机关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等一系列标准化核心理念,不动产登记收件材料核减27%,审批节点压缩72%,并据此主导和参与制定省级和市级多项地方标准。案例获评全国行政服务大厅“百优”典型案例,获批国家级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用长期的暖心服务和深入实践探索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福利服务标准体系,创立了“二人核药”“三桶分离”“四人巡视”“五个不能”和“五人督查”的“2345工作法”,以贴心守护特色赢得了实效,获批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畅行畅心”运营服务、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灵山模式”也都是民生标准化的生动诠释,实现了良好社会效益。

  治理“标准化+”加出公信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明确提出:标准必须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建设由经济领域逐渐向文化、社会、政治和生态文明领域拓展。“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如何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社会管理之中,实现治理的最佳社会效益,这是一个新课题。自2018年获批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以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从群众最关注、企业最期盼、基层治理最迫切的要求出发,致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消除 “堵点”“痛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锡经验”,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无锡路径”。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的标准化实践一直在路上。

  为解决机构改革后业务不熟悉、流程不统一、上下级沟通不畅和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江阴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省开展基层分局综合管理标准化试点,统一编制《机构、岗位标准对照文本》,无论新进同志还是调岗人员,都能快速掌握要求,顺畅上手工作,让监管工作更有力度和温度。

  2021年5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起草的首批3个机关事务领域地方标准正式发布,突破性地把“三公”用标准管起来,强力助推该市机关事务工作迈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轨道。7月,该局获批国家级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标准化管理模式得到充分肯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市相继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规范》等多个与疫情防控密切关联的地方标准。2021年,又相继发布《叉车智慧管理系统基本要求》等多项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实践证明,上述地方标准对加强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精准防控隐患风险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步一个脚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的作用,握紧方向,踩足油门,充分释放“无锡标准”引擎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强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