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长津湖》持续引发观影热潮。在这部电影中,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感动了无数观众。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但战士们凭着钢铁般坚定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近日,记者探访了锡城三位90岁高龄的老英雄,听他们讲述那段冰火与热血交织的往事。
永远铭记战友们用生命换来山河无恙
高旭,1932年8月生于山东黄县,1946年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他家里,收藏着许多功勋章和奖状,还有抗美援朝战场上从敌军处收缴来的不锈钢勺和羽绒睡袋。这些珍贵的物件,记录了老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所在的27军80师于10月下旬开赴朝鲜。”高旭说:“朝鲜天气异常寒冷,冰天雪地。我们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厚棉衣都来不及发,只穿着日常江南的冬衣。连续行军10天,在11月25日悄悄抵达长津湖黄草岭地区指定位置,随后隐蔽起来,等待出击。”高旭说,27军是华东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尤其擅长攻坚战。黄草岭山坡很陡,有的斜坡差不多有45度,加上结了冰,非常滑。“我一步没踩稳,就从坡上滑下来几十米。当时腰痛得直不起来。但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掉队。我忍着剧痛爬了一个多小时才赶上大部队。”事隔多年,高旭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的腰从此落下了病根,不能用力,天气一凉就要用腰带护着。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桥、路都被美军封死了,后勤补给跟不上,缺衣少吃,饿了只能啃冻得很硬的土豆,且上空一直有美军的飞机在轰炸。“那天我们正在执行任务,突然又有飞机来袭,只听得一阵巨响,我被震得不省人事。等醒来时,听战友说我满脸是血,而且耳朵里还在不停地流出血来,他们要送我去找卫生员。我一边说着不要紧,一边随手从衣服的破损处抠出一些棉絮塞住耳朵。后来一直等到战役结束才去治疗,但卫生员发现我的右耳彻底聋了。”高旭向记者回忆他受伤的情景。
但高旭认为,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这点伤不算什么。“我永远不会忘记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战友。他们以超强的意志力,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任务,用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
在朝鲜战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
于宣仁,1930年出生于山东文登,1946年入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她亲历解放山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1950年10月随27军赴朝参战。她告诉记者:“我们在朝鲜战争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和艰苦。”
1950年10月,他们从驻地浙江出发奔向烽火漫天的朝鲜战场。部队刚进入东北境内,就接到上级指示,轻装从丹东进入朝鲜新义州,突击快要打到鸭绿江边的美军。她所在的宣传队则领受任务,留守鸭绿江边的小学操场,看守部队轻装留下的物资。美国的飞机不停盘旋轰炸,他们始终坚守岗位。3天后,击退了美军,部队撤回。他们就随部队一起坐火车到长白山地区的临江,再进入朝鲜境内。“当时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天寒地冻,挖防空壕一镐下去只能留下个白点,好不容易挖掉冻土层,一晚上又冻上了。我们的战士只穿着南方的薄棉衣,有的兄弟部队只穿着单衣,大家只能头上盖毛巾再戴上军帽御寒。”于宣仁说,当时战事急迫,因时间仓促御寒准备不足,部队刚入朝两天,就有大批冻伤员下来了。他们协助医疗队救助伤员,很多伤员手、脚冻得发黑,根本走不了路。担架不够,他们搀扶着走,走不了就背。女同志力气小,背不动也只能咬着牙背背停停,把战士们送到医疗队救治。
“美军的飞机不时地在头顶上轰炸,一次一声巨响后,我的战友刘锦兰就被炸飞了,尸体都找不到。直到最后在山头上发现一条断臂,从残留着的衣服才依稀辨认出是她的。”于宣仁回忆起牺牲的战友,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于宣仁告诉记者,这次战争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无论是罗盛教、邱少云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都有值得传颂的感人故事,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战友们的英勇精神给我增添了力量
王家杞,1930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他在抗美援朝中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他在部队多次参加英模大会,获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三次。
他当时是27军94师通信连副班长。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上级指派他到第一线部队连队中执行通讯任务。他和另外一名电话兵从驻地出发,要在指定期限赶到敌后某个目的地山口。部队准备以一个连的兵力阻遏敌军一个旅可能的入侵和逃跑,等待大部队上来全歼敌军。“为了防空,也避免敌人侦察到我们的行踪,我们只能走山间小道,昼伏夜出。”王家杞说,三天三夜中基本没有睡觉、休息,饿了抓把地上的冰雪和着炒米吃。连续行军极度疲劳,但他们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在预定时间前赶到目的地,构筑好阵地工事,为大部队战斗作好准备。后来因为兄弟部队击溃了另一路敌军,这一路敌军没有侵入到山口,就从另一条道路逃跑了。我们虽然没有直接面对敌人,但胜利完成了连队和上级部队之间的通讯联络任务。
王家杞说:“这一次次的战役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而且同志们为革命克服疲劳和种种困难,艰苦战斗的精神,也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为我后来的革命工作树立了榜样,增添了力量。”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