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至德名邦,锦绣江南最美一方水土。从无锡走出去的各类英才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魅力,他们是无锡儿女的杰出代表,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在19日举行的太湖人才峰会开幕式上,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出品的,记录这些无锡骄傲的《天下无锡人》(第三卷)正式首发。
记录近百位无锡籍名人
城市要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因为城市承担着人们生产生活居住的功能,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居住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文化。城市与文化之间有数不尽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中,人的故事不可或缺。
2014年8月8日,《无锡日报·太湖周刊》开设“天下无锡人”专栏,通过长篇通讯的形式,报道遍布在全国、全世界事业有成的无锡人,先后报道了冯其庸、钱绍武、沈鹏、许智宏、唐英年、何振梁、荣智安等无锡籍知名人士,受到广大读者好评。随后,《天下无锡人》(第一卷)《天下无锡人》(第二卷)分别于2017年、2019年出版,该书也在不断升级,除了图文内容,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借助新媒体的发展,通过两微一端、APP、流媒体等适应新时代的传播手段,线上线下锤炼这一文化创意品牌,使之成为无锡城市文化形象推广的一个亮点。
文化需要IP化营造才能让人们愿意亲近它,感受它,体验它。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家乡,涵育文明,让正向的价值观蔚然成风。该书将这些“天下无锡人”的乡情乡愁,他们与家乡的互动故事做动态呈现,与市民当下生活做结合,营造“天下无锡人”的文化IP,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了解无锡,也让无锡这座城市更有文化,向着“文化城市”的方向更进一步。
展现生动的城市形象
一座城市不只是建筑、厂房、街道的集合,让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与众不同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对一座城市而言,那些历代名人、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也有一个非常遗憾的现象,就是千城一面,城市文化没有特色。人的形象和精神是城市文化形象和象征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一个城市中代表性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并加以立体化呈现,可以为城市形象提炼出个性化印记。无锡头枕太湖,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滋养出灿若群星的名人,无论是古代的顾恺之、倪云林、徐霞客、李绅、李纲、顾宪成,还是近现代钱锺书、杨绛、钱伟长、徐悲鸿、吴冠中、钱穆……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钱绍武的健谈幽默,看到沈鹏的谦和‘桀骜’,看到胡福明的敏锐睿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唐英年、何振梁、荣智安等更多的学者、企业家、教育家、文艺家、文体明星,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们与无锡的故事,这些文化符号串联起无锡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启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
阅读最主要的作用是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塑造人们的审美和思想。《天下无锡人》这套系列丛书,不是向我们赘述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是观察记录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讲述那些虽然功成名就但仍在不断突破的无锡名士。
“天下无锡人”的故事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家乡人的故事,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在书中,可以看到这些无锡人有“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抗战期间,冯其庸先生一度辍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苦读,4年里,他读完了众多文史古籍。这些无锡人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女科学家杨芙清推动了我国软件事业的不断蝶变,她坚定地表达“国之所需,我之所愿”。这些无锡人还有反哺乡梓的拳拳之心,酒界泰斗秦含章,主持筹建了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黄埔军校’”之称的无锡轻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这所高校而今也成为无锡人的骄傲。
书中还写到这些无锡人的特点:持续在一个领域深入,然后取得相应的成就,这种亲近的示范效应,想来能令年轻人受益终身。书中的每一篇,都由无锡日报记者采访而成,对话中的乡情流动、观察和感受,都转化成字里行间的温度,让年轻人感到亲切和舒适。(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