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发布厅

“服务”赋能,无锡发力制造业价值链更高端

  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的通知,无锡与青岛、杭州、成都、宁波等城市共同入选综合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榜单,截至目前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仅11个。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平台分别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融服务于制造的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而非去“制造化”。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催生新服务、完善新生态,为无锡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了丰富场景,也必将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率先”向服务端转型,为什么是无锡?

  传统制造强市无锡,率先发轫。

  2015年无锡出台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2017年和2019年连续出台现代产业政策;2020年发布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都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

  围绕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依托无锡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产业和日益提升的智能制造水平,我市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抓手,引导集群内企业以典型适用模式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创新优化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从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变,全市制造业服务化升级能力不断提升,“智造产品+增值服务”的发展模式日益深入人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介绍,目前无锡已拥有双良节能、远景能源、天奇自动化三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模式的示范培育企业280多家,“全市共有2万多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在‘高原’上树起‘高峰’。”

  撬动市场,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企业最早接收到转型讯号并付诸实践。

  “天奇自动化”是一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无锡企业,原从事汽车生产线装备制造的公司,面对汽车制造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和对智能化集成服务的需求,10年前开始转型探索“总集成总承包”。

  2000年以来,天奇专注于汽车行业的自动化呈现,从单纯的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延伸,不仅给厂家提供装备,还为客户提供工程规划、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与服务全流程的总包集成服务。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斌表示,在汽车自动化装备行业,天奇与世界是同步的,在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和应用方面甚至走在了前列,“天奇也在积累经验,不断优化产品,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建设了几十个24小时的响应中心。”

  从制造业微笑曲线看,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设计和服务销售两端,中间的生产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成为企业撬动市场的必然选择,成为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体化”破题,服务型制造迈向产业高端

  记者发现,11席“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江苏有苏州和无锡前后上榜,杭甬嘉也名列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据5席。这与长三角中国制造业浓度最高的区域基本吻合,也佐证了服务型制造将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居于长三角几何中心,且产业链高度完整的无锡无疑具备了先发的优势。

  作为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也拥有与世界几乎同步的现代服务业。更重要的是,随着一体化加速加深,区域内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藩篱被打破,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无界融合发展正向纵深迈进,这为区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据了解,围绕16个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我市鼓励集群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服务化改造升级路径并先行先试,打造面向未来的无锡制造“服务化升级版”。

  今年6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在锡发布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合作倡议,“我们希望发挥跨区域协同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构建长三角服务型制造良性循环体系。”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副秘书长马良栋表示。

  双良

  从“节能”深入“减碳”,推进“服务型制造”转型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40年来专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双良节能的市场切入点由节能节水量转向减碳量,公司也调整组织机构,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并于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宇认为,公司的服务要跟进宏观大势。在国家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导向下,双良节能的战略定位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能源环境服务商等转移。目前,系统集成、能源管理等服务型制造业态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已达40%。

  2003年,双良节能与茅台集团合作,不仅为茅台集团提供了锅炉等设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运维系统,使“茅台的每一滴酒都是由双良做的”:通过智慧赋能传统工艺,贵州茅台工业循环水冷却EPC项目,开创了白酒行业能源智慧云平台管理先河,综合节水率达到90%以上,有效缓解了热污染问题。

  刘振宇认为,茅台将循环改造和运维业务交给双良,是基于双良有别于同行的系统集成能力、工程现场的管理交付能力,以及双良的数字化平台既能保证酒品,又能实现预期甚至预期外的节水节能效果。

  双良节能既在部门之间、公司之间打造内部生态圈,也与外部的合作伙伴打造外部生态圈。刘振宇告诉记者,双良节能的核心设备和系统集成系统,每年能为公司用户省下共500万吨标煤,相当于每年给地球减排了1300万吨二氧化碳。

  红豆

  “服务型制造”引领“个性化定制”新趋势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初创于1957年,始终致力于民族品牌建设。在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浪潮中,红豆公司的定位由“线上线下全员营销+集装定制”转为“以线上为主的、多品牌的服装平台”,通过服务型制造来支撑业务。

  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定制化是服装行业势头正猛的增长趋势。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昌辉认为,传统服装行业具有良好的转型前景,服务型制造为原来简单的自动化、批量化服装制造提供了新模式。通过转型,服装行业由“行业设计什么,消费者选择什么”转变为“消费者需要什么,行业制作什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更能增强客户的体验感。

  对企业来说,未来的定制化需求不仅利润可观,而且有益于管理。2017年,红豆与麦肯锡合作,制作了“智慧红豆”系统,包括“智慧门店”“智慧车间”“智慧仓储”等,实现高效管理;线下1000多家门店从销售渠道向服务平台转变,成为“服务+定制”的载体,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上具有很大优势。

  王昌辉提出,作为品牌,红豆要引领消费需求,而非仅仅满足消费需求。红豆着力解决客户痛点,在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前提下,在面料、版型、工艺等方面引领消费者需求;在关注高端化、时尚化、差异化的同时,着眼于科技化和功能化。

  “服务型制造使国货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国潮的背后还是要国货好。”王昌辉认为,要做好国货,不仅要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更要通过服务型制造了解并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

  中科光电

  向世界输出“中国服务型制造”体系

  2011年8月,在中科院的统筹布局下,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和民营上市企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无锡中科光电公司。由于长期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工作,中科光电在2010年甚至更早就意识到PM2.5将会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因素。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告诉记者,从2011年到2015年,企业实现了研究成果到产品的转换,形成了技术平台和系列产品,“从而支撑从地面到空中到天上‘地空天’一体的监测网络建设过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据了解,中科光电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业务体系、人才队伍,在全国多地实施了具有标杆意义的案例,从过去单一的产品研发、生产、供应,到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再到“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中科光电非常有信心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欧美花了50到70年时间才实现了环境质量根本性的好转,实现碳中和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需要在20到30年的时间来完成欧美走过的路程。”万学平表示,在各个地区环境容量是不一样的,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当地的问题研究透彻,要针对各个地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面向未来持续改善的路径。

  随着中科光电在服务型制造领域的拓展,品牌效应已经集聚。中科光电相信不仅是在国内,其形成的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具备了向世界输出的能力。

  毅合捷

  “服务型制造”领跑行业发展

  2003年,毅合捷在堰桥街道成立,作为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涡轮增压器的国际企业,毅合捷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较多。为应对制造业前端的柔性化需求,毅合捷公司在服务型制造领域不断思考,一直在摸索符合市场需求的道路。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新元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市场营销、设计研发的组织架构上设置了较高的比重,初步具备服务型制造的意识。在制造端,毅合捷由原来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向服务型制造进一步拓展,在2020年申报了江苏省工业物联网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转变为工业互联网制造企业,真正落实服务型制造转型。

  汽车零部件行业很多都由外资垄断,推出的标准化产品很难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毅合捷萃取客户的增势需求,与客户讨论最佳解决方案;建立海外仓,更好、更近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客户;设立售后分公司,提供后端培训指导,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熊新元认为,目前行业内具备强大的基础制造能力,但缺少资源整合能力和数字化提升能力。 “毅合捷希望成为中国涡轮增压出口的领跑者,输出自身的数字能力和管理能力,整合行业内的制造能力,提高整个行业的管控和服务能力,带动行业共同成长。”

  法尔胜

  “服务型制造”助力打造百年企业

  1964年,法尔胜泓昇集团在江阴江边的茅草屋中诞生,最初的产品是为渔船配套的手摇麻绳。在57年间的一次次蜕变中,法尔胜紧随时代,早已成为全球金属制品核心价值链解决方案的最佳提供者。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邓峰将公司的转型升级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公司实现了从麻绳到钢丝绳的产品升级,并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期,法尔胜进军光通讯产业,专注研发光纤预制棒,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使法尔胜真正成为民族品牌。第三阶段是“十三五”期间,法尔胜从传统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迈进,打造了法尔胜特有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邓峰认为,法尔胜57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是从进口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超越进口的过程。在服务型制造转型中,法尔胜创新自有技术,并结合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重新研制出了智能缆索和特种光纤传感器,实现了对桥梁、隧道结构安全的云平台监控和对大型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法尔胜的模式可总结为16个字:立足主业、产业融合、技术赋能、自主可控。”邓峰认为服务性制造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产品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能够把制造业推向新的高度。“服务型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可以让企业真正成为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