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发布厅

近70万人次网上围观云开幕,气质独特的市运会,蓄含“争第一创唯一”的一股子劲——

市运会,新“办”法

  云开幕主会场

  阮莉俪夺得全运会首金

  市运会青少年拳击比赛

  群众体育展演

  □本报记者 单红/文 吕枫、宦玮/摄

  来吧,展示!12月9日,无锡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共有近7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在网上围观云开幕。

  如约而至的市运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时代背景下,与往届相比,周期相同,“办”法迥异:首次采取云开幕方式,首设群众体育部组别,首次尝试开门办赛,而作为主体部分之一的青少年组别比赛,既是新一轮奥运周期的“选秀赛”,更是我市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创新、成果展示的“大阅兵”。

  争第一创唯一!本届市运会自今年5月以来,5个部组、17000余名参赛人员,围绕“同心向党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在拼搏竞争中体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这一宗旨。

  与全运会、奥运会周期匹配的市运会如期举办,彰显无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担当与作为。正如市体育局局长陈奕所言:“一届精彩的市运会,不仅是我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体育盛会,是全市体育工作的大检阅、全民健身成果的大展演,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动无锡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践行!”

  “1+8”,云开幕 开启“线上线下”互动模式

  激昂奋进的乐声中,1500多人演职人员通过历时近4个月的排练,终于向全市人民奉献上一出精彩的“体育大戏”。

  时长20多分钟的开幕演出,分五环之梦、引领之旗、和谐之美、太湖之韵、奋进之路、城市之光共6个篇章进行。

  6个篇章,讲好体育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城市故事:一个个生动的体育符号,经过精心设计,与城市文化、经济、特色相生相融,一个极具江南特色的“无锡体育”故事赫然眼前。

  对无锡歌舞剧院院长葛丹琦来说,这场历时20多分钟的开幕式表演不容易:开幕式方案几易其稿;表演场地“由内到外”;表演空间“从小到大”;疫情防控松懈不得,排练从“化整为零”到“集中合成”,颇多周折。

  好在,在市运会组委会统筹协调下,尽管时间紧、任务重,我市30多个部门通力配合,云开幕的重头戏——开幕式演出圆满完成。

  开幕当天,主会场与八大板块通过屏幕遥相呼应,云开幕井然有序:简约,又不失仪式感。

  对无锡体育来说,这不仅仅是市运会的开幕式,也是疫情倒逼之下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体育赛事该如何安全举办?云开幕提供了线上线下“运动汇”的新方案,随着通信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线上“晒步数”“接力赛”“健身日记”“塑形妙招”等上传下载,是不是既可以减轻防疫成本、确保赛事安全,又能采取各自锻炼、平台数据集纳呈现,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体育+”互联网,使市运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得以按正常周期举行;而云开幕带给无锡体育的,则是“体育+互联网”模式启动后的无限可能。

  “双百计划”稳固“冠军摇篮” 让更多的无锡“星星”闪亮

  2021年夏天,一个名叫阮莉俪的无锡女孩,以其惊艳一跳,为江苏代表团夺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首枚金牌。全运首金、江苏首金,这枚金牌的含金量由此可见一斑。而阮莉俪,则是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的队员。

  如果说,全运会是奥运会的“点将台”,那么,市运会就是全运会的“选秀营”。也因此,市运会对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对看台上那些求贤若渴的教练们来说,是发现可造之才的“淘宝地”。

  “凡是市体校学生参加市运会竞技项目,场上表现都是比较亮眼的。”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甘亚逊告诉记者,经过市体校专业培训的学生,其身体素质、专项技能,远高于普通学生。有着“冠军摇篮”之称的市体校,市运会就成为检验其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试金石”。

  在采访中得知,市体校自建校以来,有28人获得58项次世界冠军,是不折不扣的“冠军摇篮”。19届省运会上,市体校运动员共获得91枚金牌、119枚银牌、103枚铜牌,总分3397.5分,为无锡代表团省运会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

  近四年来,无锡体育启动“双百计划”:一个运动周期内输送100个大学生,向省级以上高水平运动队输送100个运动员,通过“教体融合”,与普通中小学联姻,化解“读训矛盾”。目前,学校开办了28个项目,与18所中小学开展市队校办,全市高水平竞技运动青少年大多集聚于此。

  从“夺标育人”到“育才夺标”,一字之差,昭示办学方向的改变。成果用事实来说话:西安全运会期间,学校输送的王飞龙、阮莉俪、刘宽、石洵瑶等小将,表现抢眼,未来可期。

  让更多的无锡孩子站上冠军领奖台,让全国乃至世界体坛的星空,闪耀更多的无锡“星星”,市运会,就是他们能否成团、出道的第一步。

  首创开门办赛模式 社会场馆承办赛事达70%

  云开幕,是本届市运会一个特色;开门办赛,也是本届市运会的首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保障赛事安全、正常进行?

  往届市运会,比赛除在市属场馆进行外,大都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举办。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场馆不对外开放,市属体育场馆无法满足本届市运会比赛需求,怎么办?疫情倒逼下的市运会组委会动足脑筋,梳理、整合社会场馆资源,以开门办赛破解这一难题。

  “以市运会青少年部小学组比赛为例,共设田径、足球、乒羽、击剑、武术等19个比赛项目,其中,70%的比赛项目在社会场馆举行。”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宇华如是说。

  市体育局竞技处工作人员沈先明,向记者提供了这份社会场馆名单,分别为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金太湖体育馆、市工人文化宫、虎啸太极武术馆、无锡新击健身俱乐部、无锡极真空手道馆(鸿运店)等,他们在听说市运会比赛需要场馆用地后,积极参与其中。

  开门办赛,一方面解决市运会比赛场馆之虞;另一方面,也给这些社会场馆带来人气,扩大了影响力,双方在合作中形成共赢,体现“体育+消费”的拉动效应。

  首设群体赛事组别 43%体育人口营造浓郁健身氛围

  锡山区馨和园,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总有几支健身队伍如约而至:伴奏乐曲激情奔放的,是跳街舞的少年;学习轮滑的幼儿,在间隔障碍中流畅滑行;以上世纪90年代流行歌曲为主伴奏的,是跳广场舞的中年人;唱着民族歌曲,穿戴演出服的,则是跳民族舞的阿姨。因为广场足够大,各支队伍相自为营,偶尔友情斗舞,博得一乐,算是自发组织的友谊赛。

  好消息来了,平时爱好锻炼的健身者们,本届市运会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身手的舞台。

  在本届市运会上,除青少年部、职工部、老年部、残疾人部外,增设“群众体育部”这个新组别。如果说,云开幕、开门办赛是疫情倒逼的产物,那么,群体赛事组别,则是匹配新一届省运会、全运会的增设项。

  “202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告显示,无锡市国民体质达标率总体为96.71%,比2019年达标率95.72%高0.99%。”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刘新才告诉记者,数据的优化,来自体育人口的稳步增加:2020年,无锡市体育人口为43%,继续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无锡群体赛事活跃度一直很高。2016年始,我市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群体赛事组办,每年购买赛事达50多项,这只是来自市本级层面的数字。各板块、乡镇、企业,每年组织的赛事不少于2000场。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增多,使参与有组织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除了热度居高不下的广场舞,骑行、徒步、夜跑、拉丁、轮滑、滑板甚至铁人三项等小众活动,都形成各自的群体。

  在此前提下,群众体育部组别赛事的推出,顺势而为。

  四年一轮回。疫情倒逼之下,拼搏+创新,令市运会得以如期举行。“争第一创唯一”,要的就是这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