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冬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党又一次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对世界各国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马克思主义不断显示出历久弥新的思想魅力。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过时,但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特别是社会领域面对文化霸权、文化渗透时,一定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和本国的现实实际相结合,也要和本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本国实际,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开辟中国式发展道路的过程。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其理论品质,科学性、发展性、实践性、人民性是其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世界性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在20世纪,俄国和中国都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本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并发展出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造性地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处于变动之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形势的复杂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言,既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现实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新的社会实践带动理论发展,又要和本国的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的飞跃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又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华。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深刻把握熔铸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真理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