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要闻

年度热词 ——新冠疫苗

无数“一臂之力”,构筑免疫屏障

  

  ●出现频次: 228次 新冠疫苗 (截至12月29日)

  ●亮眼登场: 2021年1月4日 第6版 《疫苗来了》

  ●刊出峰值: 6月23日、11月5日,均为三个版面出现5次

  ●事件回放: 2021年3月24日第1版 《无锡全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回访

  分阶段、分人群安全稳妥推进

  我市接种率居全省前列

  转眼岁末,贯穿2021全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一刻不停,仍在有序推进,市民普遍关注着加强针、3-11岁儿童接种的进展。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班,各大板块、各类人群疫苗接种数字每日在此更新汇总,当日接种、累计接种、接种率,每一项统计数字的增长,都意味着我们距离构筑免疫屏障又近了一步。

  点开12月28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报”,全市接种情况一览无余。截至当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495775剂次。自10月我市正式开打加强针以来,符合接种条件人员的接种完成率已达63.35%,其中重点人群中的海关、边检人员,以及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内人员,加强针接种率位居前列,分别达到91.37%、82.53%和80.88%。近期,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顺畅,全市首针接种率达94.41%,新吴区、惠山区全程接种率分别达89.79%、89.24%,位居前两位。“从去年底开展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到今年3月全面启动疫苗接种,再到陆续开展12-17岁人群、加强针及3-11岁人群接种,无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分阶段、分人群安全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接种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班负责人孟晓军说,这一成果来之不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凝结着无数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

  从去年年底至今,每日完成一张疫苗接种进度统计报表成为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的“规定动作”,年底回望,工作人员电脑中的统计表格做了不计其数,仅接种进度表就接近400张。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新冠病毒疫苗的分配工作,这里是疫苗运到无锡的第一站,“接种高峰期时,配送车到达时常常已是夜里10点甚至凌晨2、3点,疫苗分发岗位的工作人员不眠不休,连夜收苗发苗,配送到各个接种单位,为的是让市民准时接种到疫苗。”该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王旭雯说,应对疫苗存储需求,今年市疾控中心对冷库进行扩容升级,增配一辆冷链运输车,确保安全运输。

  整年如一日坚守在疫苗接种一线的,还有最可爱的医护人员,他们不怕困难、不计辛劳、无私奉献。严寒之中,位于梁溪区的古运河会议中心集中接种点依然暖意洋洋,近期这里正为3-11岁的小朋友和加强针人群提供接种服务。作为我市首个运行的集中接种点,自今年4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古运河集中接种点至今已运行273天,共计接种20余万剂次,日接种量最多达3500剂次。“接种点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梁溪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谢波说,最初,集中接种点没有管理团队、没有固定接种团队,医生和护士是从各级医疗机构紧急借调过来的。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后来,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一支由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组建的疫苗接种服务队伍日趋稳定,进一步增强了接种点的接种能力和人员储备。接种点工作人员在组织和服务上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熟练,给受种者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安全的手段,接种率从零开始一步步增长,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谢波表示。

  分析

  接种疫苗 是一份社会责任

  寒来暑往,这一年,新冠病毒疫苗几乎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中的关键词。从一开始的观望、犹豫,到现在的支持、配合,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而且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障。可以说,接种疫苗利人利己,利国利民。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正在将这张免疫屏障网越织越牢、越织越密。“打疫苗”“核酸检测”“德尔塔”“奥密克戎”,这些拗口的专业词汇甚至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脱口而出,并且知道了戴口罩预防传染、七步洗手法、为何要接种疫苗等知识。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在上升,公共卫生防线在筑牢。

  但现在还不到盲目乐观的时候。近期周边地区还偶有局部散发病例,这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疫情还未最终消散,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建议每个人都去接种疫苗。这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共义务。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本报记者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