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相接的太湖之滨,佛光普照的灵山脚下,一条长达10.79公里的“巨龙”,穿越湖底钻出水面。历时4年,耗资159亿元的水下超级工程太湖隧道正式通车!这是目前我国最长最宽的一条湖底隧道,贯穿了举世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
在湖底畅行,一条隧道带我们驶向湖畔胜境。
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湖畔夜宴
太湖隧道通车,让美景不再遥远。
太湖美,从白天到黑夜。为了延长游客的驻留时间、提高过夜率,拈花湾正全力打造夜游品牌,让游客体验可赏、可游、可憩,让人会心一笑的湖畔之夜。
在拈花湾有“微笑广场”。广场中央,一尊高约18米的大型动态雕塑,充满现代美学张力,通过开合、旋转等形式诠释禅的意境,诉说着花、禅、人的关系,让人沉浸式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拈花湾有“流星雨”。即日起至2022年2月15日期间,拈花湾上空每天都有“流星雨”。数百架无人机幻化成璀璨星河,邀您共赴如梦似幻的“星辰大海”。这次的“狮子座流星雨”将采用编队无人机挂载流星雨烟花的技术,让流星雨不再转瞬即逝。人气颇旺的“打铁花”会继续与游客见面,在拈花湾依然可以遇见“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
在拈花湾有夜市花街。一条香月花街延伸分布至整个小镇,漫步其间,直叫人叹,时光未央,岁月静好。书社明亮、茗茶沁心,音乐轻缓、香烟渺渺,灯火星明、其乐无穷……古人秉烛夜游,流连忘返,大抵如此。
在拈花湾还有《禅行》夜演。夜晚从不缺少故事,夜的风韵可以创造琉璃净土的禅趣盎然,也可以成就经典IP的创意交汇。《禅行》是一场行进式的文化盛宴,集观赏、互动、体验、巡游于一体,将茶道、花道、香道等文化融于表演之中,游客既是鉴赏者,又是参与者。
湖畔之夜那么美,就在这里编织一个禅意之梦。这里有华东地区唯一一处禅文化住宿群,27家客栈,27个禅意故事。这里有充满禅意风格的拈花湾君来波罗蜜多酒店,每处设计都独具匠心,处处隐喻东方美学的质朴。
从过去的孤岛半岛,到如今的旅游胜地,交通改变了马山。而今,太湖隧道通车,将为马山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灵山胜境、禅意小镇·拈花湾也将迎来大发展。
“幸福廊道”通往美好生活
太湖隧道是世纪工程,城市名片。“太湖隧道通车后,太湖明珠无锡将进入高光时刻。”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说,这一交通大动脉的建成于无锡、周边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从百姓生活和旅游的角度来看,它更是一条“幸福廊道”。食住行游购娱当中,交通先行。太湖隧道通车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出行方式,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无锡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将更强,便捷度将更高。
“太湖108廊道”以山水西路为起点,一路延伸,以景相连,一气呵成。无锡首屈一指的文旅资源和科研资源在这108公里的版图上完美融合,构建出鲜活的环湖文化旅游特色走廊和科创产业发展走廊。太湖隧道起点在马山,终点在南泉,贯穿起最美湖湾。“面向未来,唱响太湖美,让世界爱上太湖湾。”专家直言,太湖隧道的诞生,不仅让太湖湾科创带成为一座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之城,吸引人才定居无锡,在锡创业;太湖湾也必将是一个让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对于推进全域旅游一体化而言,太湖隧道犹如一个巨大的引擎。无锡和宜兴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太湖隧道的通车将加速锡宜一体化,尤其将助力正在推进的宜兴大拈花湾建设项目。
拈花湾,这一文旅融合的标杆,将更加沉浸式地面向未来人们的旅游生活消费需求,体现旅游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大交通”助推“大旅游”
数据显示,2019年,无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首次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未来的增长极在哪里?未来文旅融合的发力点何在?
无锡给的答案是——未来,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加强锡城和省内其他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推动资源共用、市场共拓、标准共创、效益共享,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将会成为极大的助力,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交通线即旅游线,交通与旅游,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观光巴士,而今又有太湖隧道,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交通大网在无锡织起,把太湖湾分散的美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助推形成美丽湖湾的“大旅游”格局。
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交通一体化。太湖隧道通车大大推进了区域一体化。以隧道通车为契机,也为苏州、常州、无锡、浙江湖州等环太湖流域城市联手打好“太湖牌”,携手建设世界级的太湖旅游度假区展现更多可能。
一条条顺畅的通道,一个个新鲜的旅游体验,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出了华彩乐章,涵养丰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锡城市民和来锡游客将沐浴着幸福阳光,踏歌而行。(张月、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