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元宇宙来了!数字艺术路在何方?

  当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强烈冲击着艺术传播的方式。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聚合正激发着一系列新的艺术创造,VR艺术、AI艺术、生物艺术、NFT艺术的兴起,正逐渐打破艺术的边界和艺术作品的体验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结构性变革的过程中,也孕育着新的艺术传播范式的诞生。

  2021年12月29日,由无锡市文联主办的“数字艺术座谈会”在江苏有线无锡分公司召开,艺术家、专家和业内人士就当下数字技术变革所催生的艺术传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艺术媒介的生成”“数字技术语境下艺术传播”“数字技术语境下的艺术传播创新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什么是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首先还是要明白它的内涵和外延。”数字艺术研究专家李剑说,作为一种媒介,它所有的呈现方式都是在某个平台上进行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数字媒介艺术。将传统艺术数字化、渠道化,并不能称之为数字艺术。“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严格来说不属于数字艺术。”在他看来,数字艺术应该注意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静态的数字摄影、数字图片、数字海报;二是视听层面的动画、电影等艺术作品;还有一个就是交互艺术或者说是沉浸艺术,比如一些交互装置、公共空间里展示的艺术。

  为什么要在这个节点上讨论数字艺术呢?“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建说,正确运用科技发展、技术革新促进新的艺术表达,可以让文艺创作更有内涵、更有潜力,之所以在这个节点邀请艺术界、学术界、技术界、传媒界的专家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就是为了在新媒体、新技术、“互联网+”语境下,来拓展艺术空间、扩大艺术的传播力。“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将进一步丰富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促进传统艺术的更优传播与全新呈现,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更好地实现数字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他说。

  在高级经济师袁剑峰看来,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大众服务,必须具有时代性,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方兴未艾,数字融合是艺术实践,艺术普及、艺术传播必然要拥抱新技术。而相关领域的文化企业必须加快筹备,精心布局,为无锡城市文化、城市艺术的提升添砖加瓦。

  科技会给艺术带来颠覆性变化?

  “说到数字艺术,最简单的理解是艺术的数字化。”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副总裁凌律巍说,园区内有很多做数字后期特效的企业,这应该是最早的数字艺术。当下,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影视内容的延伸要求很高,“这个延伸其实就是与元宇宙和数字艺术相关的,包括游戏、直播、短视频,实物和虚拟衍生品的开发。”在他看来,可以通过这些延伸扩大影视IP的产业价值。

  “一年前,我就尝试走进商业综合体和地产企业,做沉浸式展览,展览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传达的,有时还会通过嗅觉和味觉展示作品。”著名画家段革新说,走进商业综合体的初衷,是希望艺术能被更多人知晓和感受。在她看来,如果数字艺术发展成熟,未来的展览就不需要在固定场所进行,艺术传播的局限性也会被打破。“还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建起实验工作室、艺术博物馆,让更多人在其中获得美学体验,让优质艺术资源真正成为无锡大众的共享品。”

  无锡广电新媒体中心动画部主任寇丹说,早在6年前,她和团队就尝试拍摄制作VR和AR动画片,而VR影片的分镜,要拍摄8倍的素材,同时,整个影片编剧和故事的讲述方式也发生变化,动画制作的周期会被拉长。“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加持,来消除创作中的瓶颈。”她说,从媒体行业来看,跨平台、跨空间的采访方式,会给新闻产品的传播方式带来极大改变,但前端内容的生产,还是需要依靠内容生产者去完成的,这就给内容生产者提出不一样的要求。“我们作为内容生产者,期待的是更多轻量化工具。”她期待在元宇宙的环境下,能有更优质的创作环境。

  数字艺术如何破除发展瓶颈?

  “数字艺术发展尚需解决软硬件上存在的瓶颈。”无锡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陈肯说, 数字艺术首先要解决的瓶颈是传输和数据存储的问题。在高色域、高清晰度、高动态的内容标准下,进行数据记录,每次拍摄都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很庞大的存储设备。如果未来这些数据能直接到达“云端”,也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有线无锡分公司纪委书记赵宇晖关注到百度最近推出的“希壤”虚拟平台,“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对于元宇宙的一个创新尝试,为数字艺术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他说,江苏有线开设了电视文旅C2C平台,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来实现用户沟通。在他看来,可以尝试在这个平台上,为无锡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窗口,同时,了解广大群众对艺术的偏好和需求,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优质建议。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专家袁超说,“希壤”平台在当下已获得普遍关注,但是这个新技术平台的开发,会遭遇带宽不够、虚拟设备不完善等硬件问题。从艺术创作而言,只要有好的技术提供,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自觉进入创新平台。“我关注到数字版权方面的新尝试,在重庆有一个名为‘离散艺术’的项目,就是借助其交易平台和独创的区块链技术,将书画作品生成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所有权凭证。”他建议,无锡也可以有类似的尝试,以实现数字艺术尽快生根。

  未来已来,艺术家们该如何应对?

  “未来,数字艺术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流通性。除了艺术收藏、欣赏和交易外,元宇宙环境下的艺术品还具备社交功能,满足社交需求。”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雨驰关注到近年比较流行的数字艺术交易平台NFT,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数字艺术作品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交易。张雨驰说,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带来艺术的进步和变化,进而推动艺术革新。对于艺术而言,或将出现一次全面的革新,带来创作手段、创作空间、创作技术的变化,“但内容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家们还是要保持创作初心。”

  “也许未来艺术家的创作将不再有实物展示,进入纯粹的理念化和虚拟化世界,但我们能够努力做到,从现在开始重视并使用好数字化技术,让新技术结合艺术本质,让传承与创新同步。”著名画家徐惠君说,就一个艺术家而言,数字化注定是时代洪流下不可抵挡的趋势。数字化语境下,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个自由,是时间上的自由,是人身方面的自由,更是创作中的自由。艺术家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创作世界,在数字技术中记录自己创作的点滴过程。陈肯也认同这一点,他认为,在新平台实现创作,是这个时代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的新机会,作为内容生产者而言,也应该拓宽思路,不能故步自封。(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