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还原病毒传播的整个流程的工作,为精准防控、可知可控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市公安局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有这么一支70余人的队伍,他们担负起流调溯源工作的重担。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自2月13日启动至今,始终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作制度,这支战队几乎全天无休,昼夜投入工作,只为快病毒一步。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记录下他们24小时争分夺秒、通宵达旦工作的场景。
20日12时
有了新的作战模式,流调提速
“有位确诊病例活动轨迹中部分时间段存在疑问,请立马复核!”“赶紧排查最新密接人员,不能留下任何死角!”……20日12时,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工作台上座无虚席,一张张专注的面孔正盯着面前的电脑,为流调的研判、复核等工作忙碌着。他们一会儿沉浸在各自的工作中,一会又三三两两凑一起交流讨论。他们知道,只要早一秒下达指令、早一秒完成流调,就能早一秒阻断病毒、早一秒战胜疫情。
记者发现,在这支队伍中,不仅有公安民警,还有疾控中心人员的身影。“这次作战我们实行‘前端混编、后台合署’一体化运作,即公安、疾控流调溯源‘双轨合一’,市疾控中心每天安排2名工作人员和我们在指挥部待命、备勤、工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同步启动、同轨运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陈洁介绍,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下设指挥、研判、复核3个工作组,通过“边找人、边定性、边交办、边管控”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流调溯源工作精准度,努力做到一刻不误、争分夺秒。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对于他们来说,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流调溯源工作不断档,不少民警已经连轴转了一周多,指挥部成了他们的“新家”,稍有空闲时间就找块空的区域打个盹,没一会手机响起响亮的铃声,惊醒后便立马再次投入工作。“这几天,我们战队的同志平均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陈洁说。
21日0时
“连轴转”一周多,眼里布满血丝
城市陷入宁静,而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中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薛震谷自指挥部启动便入驻办公,负责开展对阳性病例及其密接人员轨迹发现和轨迹核查工作。对于被排查人员活动轨迹中存在疑问的地方,他从海量视频画面中一帧一帧看,一分钟一分钟还原,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午夜12时,虽然室外温度只有几摄氏度,但他的额头布满汗珠,眼里也满是血丝。“疫情发生前,我就从事图侦工作,每天盯着屏幕已经看习惯了,不过侦查破案要的是结果,而流调要的是过程,流调溯源工作确实会更辛苦。”薛震谷用衣袖抹了抹头上的汗,“眼睛吃不消了就滴两滴眼药水,继续开展工作,毕竟时间不等人。”
为提高核查质量效率,在对阳性病例轨迹、接触人员的排查工作中,薛震谷通过与同事不断研讨,及时设计完善了“流调人员轨迹核查表”,以菜单形式让一线流调人员及时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许多重复工作。
工作紧、任务重,刑警支队还在走廊上临时搭建了一块区域,一张桌子、数把椅子,从白天到黑夜,大家时常在这里集合开会。由于工作繁忙,大家时常错过饭点,深夜稍有闲隙时,大家便围站在此“扒拉”两口盒饭,享受片刻安宁。
21日7时
喉咙已嘶哑,工作仍不敢马虎
旭日升起,城市逐渐苏醒,而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中,硝烟仍未消散。刑警支队八大队副大队长王小勇负责活动轨迹复核工作,21日7时,连续奋战一周多没有回过家的他,喉咙已经嘶哑,但对待工作仍细致入微,不敢有丝毫马虎。“我们将具体流调任务下发到各个分局,一线工作人员完成流调工作后我们进行复核,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因为很多轨迹是自述的,时间不一定准确,我们就要进行大量工作进行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没有遗漏。”王小勇说。记者采访得知,王小勇的妻子在社区医院预防保健部工作,先前主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现在同步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夫妻档”上阵一同抗疫,家里上三年级的孩子只能交给外婆来带。“我们每一个人都满负荷地‘运转’着,为的就是让流调工作做到既快又准,尤其是不能出现信息断档。”接受完采访,王小勇再次投入工作。
心中有光,何惧风雨。时间来到21日12时,还是那群人,虽然面容带着疲惫,却依然全神贯注,迎来他们新一轮24小时,而这样的24小时,已经经历了数轮……
据悉,本次流调溯源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月20日,流调溯源作战指挥部已累计排查直接和间接接触人员7000余人。这群刑侦战线上的“尖兵”,正在这没有硝烟、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与时间“赛跑”,为记忆“画像”,冲锋在前,“疫”战到底。
(张子秋)